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代大师季羡林曾把江淹《恨赋》的最后两句“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改为“自古皆有死,何必饮恨而吞声”。有人认为,由“莫不”而“何必”,两字之改,境界全出。请

题目详情
  一代大师季羡林曾把江淹《恨赋》的最后两句“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改为“自古皆有死,何必饮恨而吞声”。有人认为,由“莫不”而“何必”,两字之改,境界全出。请分别用25~35字赏析这两句话,指出其区别。
(1)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皆有死,何必饮恨而吞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因为自古以来都要死,没有谁不因此遗憾哭泣,充满了一种悲观气息。
(2)既然自古以来都要死,为什么要遗憾哭泣呢,充满了一种乐观豁达的气息。(意对即可)

看了 一代大师季羡林曾把江淹《恨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从古猿到人类形态变化的过程中,你认为起根本作用的是什么?不要回答这个:最佳答案由于声林森林大量消失  2020-05-16 …

看看这道行测题25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烈地  2020-06-09 …

《水浒传》第五回,鲁智深临别五台山时,长老说的“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林:是指林  2020-06-15 …

改错,有4错,不能瞎改.最引人入胜的不是山,而是林.这一篇丛林究竟有多大,我住了十多年也没能弄清楚  2020-06-27 …

想找位武林中人帮忙翻译下该问?谢谢了.1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2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2020-07-05 …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  2020-07-08 …

问一句树木在林中因长得突出而遭不幸的谚语或成语有没有讲述这样道理的谚语,即森林中的一棵树因为长得太  2020-07-24 …

康德说:“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而最  2020-11-02 …

斯大林模式僵化的表现斯大林模式僵化最严重的弊端表现在权利机制领域,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  2020-11-20 …

在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2021-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