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论述20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 ~ 3 题。
论述 20 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许多反面的证词。也就是说,新小说家不大论及他们接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而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反之,“五四”作家则大都否认他们的创作与传统小说有直接的联系,而突出域外小说的影响。关键不在于对吴趼人、林纾或者鲁迅、叶圣陶的说法加以辩证,而是必须说明,为何那么多真诚而且精明的作家,会同时产生这么一种显而易见的“错觉”。
除了策略的考虑,作家们之所以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转化”,是在作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对于“五四”作家来说,幼年时代熟读经史、背诵诗词,以及明里暗里翻看《三国》《水浒》,只是一种必要的人文修养,或无功利的娱乐,并没想到从中学习什么写作技巧。而青年时代如痴如醉地啃读域外小说,却颇具学习借鉴之心。这就难怪他们创作小说时,理直气壮地以域外小说为榜样。偶尔也会师法“传统”,但有意无意间将其西洋化进而合理化。一方是无意中接受,一方却是有意去模仿。尽管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受的观念如何歪曲模仿的对象、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五四”作家则大多只意识到后者而忽略了前者。还不只是前者“得来全不费工夫”,故视而不见,后者“踏破铁鞋无觅处”,故弥足珍贵;更因为传统文学更多地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趣味、一种眼光,化在作家的整个文学活动中,而不是落实在某一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上。无疑,具体而可视的“手法”,比起抽象而隐晦的“趣味”,更容易为作家和读者所感知。
新小说家的情况恰好相反。梁启超、吴趼人、刘鹗等人的实际创作,已经突破了旧的格局,可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大家似乎都有“以中化西”的愿望,只不过不像林纾表达得那么直白而已。在借鉴域外小说技巧的同时,尽量在传统文学中寻找对应物;一旦证明古已有之,用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接受外来文化,本来就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以中化西”也无可厚非,只要不过于离谱。可这么一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并没接受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出土文物”。殊不知“文物”之所以“出土”,也必须借助新的眼光。不理解这一点,单从言论及术语判断,新小说可能显得很旧。
也许更重要的是,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接受的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而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单从小说的承传,确实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只有将其置于 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才能纠正上述并不轻微的“错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中演进的中国小说,既不可能完全固守传统,又不可能被西方小说所同化,而是在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作用下蹒跚前进。
(选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原因的一项是
A .作家们之所以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谈论得少:从自身层面讲,有出于策略的考虑;从受传统影响层面讲,主要是这种“转化”是在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B .对于“五四”作家来说,他们对待传统小说与域外小说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无功利性的娱乐,无意中接受;一个是带有功利性的借鉴,有意去模仿。
C .作家们通过不断地熟读、背诵、翻看等方式将传统文学变成了自身的一种人文修养、趣味、眼光,并将其化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
D .相对于域外小说在“手法”上的具体且可视而言,传统文学则显得过于抽象而隐晦,这使得作家和读者不容易感知,而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对待传统小说与西洋小说的问题上,新小说家与“五四”作家的表现恰恰相反,前者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而后者则突出域外小说对其影响。
B .梁启超等人的实际创作虽已突破了旧的格局,但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这种表现是他们“以中化西”的愿望的体现,其中林纾表达得最为直白。
C .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是有所选择的,―般选择那些在传统文学中存在对应物的技巧,而在证明其古已有之后,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D .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新小说家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但不可过于离谱地“以中化西”,即便这样其作品也容易给人造成“出土文物”样的错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不少的反面证词,这些是在论述 20 世纪初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B .对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不仅仅有像《三国》《水浒》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还有包括经史、诗词等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传统。
C .虽然单从小说的传承,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但只要将这个嬗变置于 20 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就能将其说清楚。
D .在 20 世纪初东西方文碰撞与交汇中,中国小说的演进,既离不开传统小说,也离不开西方小说,准确地说,是以两者为代表的合力作用促成的。
1 、 D (答非所问,且“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的表述有误,应为“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受的观念如何歪曲模仿的对象、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见第 3 段)
2 、 C (“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是有所选择的……”在文中无依据。)
3 、 C (“只要……就……”表述有误.应为“只有…才…”;还有“将其说清楚”的表述有误,应为“纠正上述并不轻微‘错觉’”。见第 5 段)
应用题解一下急!1.一辆汽车3小时行完全程,第一小时行了全程的1/4,第二小时行了80千米,第三小 2020-04-07 …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如下:1.一般情况下,动词词尾直接加-ed如:work—workedvisit 2020-05-14 …
英语作文请根据中国人的一年四季的特色写一篇短文,内容如下:1.一年中四季人们所穿着额典型服装.2. 2020-05-15 …
数学堂堂练六下,6.1一.填空1.某数X的一般与这个数的7分之1的差等于这个数和1的和,可列方程2 2020-06-05 …
填空、判断或选择题在下面1.一千米的50%是50%千米()判断2.1米的80%与4米的1/5一样长 2020-06-06 …
24、某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撰写如下:“1.一种铝钛合金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为200℃ 2020-06-08 …
九宫格如下用1一9数字使横竖不重复怎么解求高手谢谢?*****541**2*94*5***1*** 2020-06-10 …
若a大于等于1,求证,根号下a+1减去根号a小于根号a减去根号下a-1一小时之内 2020-08-01 …
一道函数题求解1.一个旅游团来到某旅游景点,看到售票处的公告栏如下所示.请根据公告栏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2020-12-19 …
急求一句名言和它的赏析要求如下:1.一句名言和它的赏析.(名言:最好出自名人,需简介;赏析:2分钟的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