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998年7月24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过渡到相对丰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以及搞好储藏,巧妙地利用好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出大

题目详情
1998年7月24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过渡到相对丰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以及搞好储藏,巧妙地利用好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出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使产品保值增值.”在这里,“物以稀为贵”
A.是正确的.它是指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B.是正确的.它认为商品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
C.是错误的.它承认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决定作用
D.是错误的.它否认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应选A.“物以稀为贵”的“稀”指供不应求,“贵”指较高的价格(通常人们所说的“贵”不是指价值).材料中利用时间差,提高农产品价格,一要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改变种植方式或搞储藏),二要待农产品短缺时销售,这时既有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又有供求关系的影响.B、C、D不选.供求关系不能使已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价值)发生改变,故B不选;C、D两项都曲解了题意,也不能选.
看了 1998年7月24日《经济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