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怎样理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为天下不以兵革之力.其道所在,精神为也.怎样深刻理解一下写的越多越好.

题目详情
怎样理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为天下不以兵革之力.其道所在,精神为也.
怎样深刻理解一下 写的越多越好.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孟子所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看了 怎样理解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命,犹令也.性,即理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扰命令也.于是人物之生  2020-05-1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  2020-05-16 …

文言文阅读答案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元对  2020-06-09 …

食之不能理解为吃它(橘),应理解为--,之理解为——  2020-06-19 …

驱之别院中的“之”的不同解释不少人把“之”解释为“癞蛤蟆”,我认为应该解释为“到、去”,作动词解释  2020-06-23 …

凡之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为道日损,损之又损,而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凡之知,人之性  2020-07-08 …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实不用其命用善骑射,杀首虏多B.犹蒙矜育不矜名节C.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020-07-28 …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  2020-07-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  2020-11-10 …

关于物理书籍的,请了解的朋友推荐一下(关于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定律和结论的推导之类的)就是要推理过程,为  2020-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