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这题属于分析把握诗歌内容,要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就要理解诗词大意,“时光只解催人老”,是讲时光已逝,容颜衰老;“长恨离亭”是离别之情;“昨夜西风急”是西风骤起;“淡月胧明”是月色暗淡;“高楼雁一声”是高楼的雁叫;这些都是梦惊醒的原因,据此组织答案;
(2)本题分析表现手法,首先诗中写了一系列的景物,如: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从这可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其次,“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大意是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这里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同时时光拟人化;
答案:
(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6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译文: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1)这题属于分析把握诗歌内容,要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就要理解诗词大意,“时光只解催人老”,是讲时光已逝,容颜衰老;“长恨离亭”是离别之情;“昨夜西风急”是西风骤起;“淡月胧明”是月色暗淡;“高楼雁一声”是高楼的雁叫;这些都是梦惊醒的原因,据此组织答案;
(2)本题分析表现手法,首先诗中写了一系列的景物,如: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从这可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其次,“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大意是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这里运用衬托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同时时光拟人化;
答案:
(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6分,答对一点给一分)
(2)①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6分,答对两点即满分)
译文: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赏析:
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体物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中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双重含义.“多情”二字,总摄全篇.
三、四两句写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无法使自己暂时解脱.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综上,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词中“长恨离亭”、“好梦频惊”等句,用意超脱高远,表现了一种明净澄彻而又富于概括意义的人生境界.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相关问题竹陈与义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 2020-05-14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 2020-06-09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①向子諲②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2020-06-09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南宋]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 2020-06-09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惠崇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① 2020-06-18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 2020-06-22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梧桐 2020-07-05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北宋)王安国①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 2020-07-07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 2020-07-11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清平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 2020-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