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见图1和图2和表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详情
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见图1和图2和表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净光合速率是指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释放___的量.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图1中曲线进行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实验采用的叶片叶龄必须一致
B.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必须一致
C.三个品种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D.40℃条件下P1品种的生长速度最快
(2)分析图2可知,新育品种P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的主要原因与___有关.研究发现,NH4+能增加类囊体膜对H+的通透性,从而消除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若将NH4+注入叶绿体基质,下列过程中会被抑制的是___.
A.电子传递B.ATP的合成C.NADPH的合成D.光能的吸收
(3)表是对新育品种P1、P2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测定结果.结合图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多选).
A.H+是经过类囊体上的蛋白质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进入类囊体腔中的
B.蛋白质①③位于叶绿体内膜上,蛋白质②④位于叶绿体基质中
C.P1光合作用强度高于P2,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种类和表达量多有关
D.P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 ATP比P2多与叶绿素和传递电子含量的差异有关
(4)为研究光质对新育品种P1和P2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用乙醇和石油醚分别对P1和P2幼苗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其纸层析的结果如图3(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多选)
A.甲是新育品种P1,乙是新育品种P2
B.色素Ⅲ、Ⅳ主要吸收的光谱不同
C.红橙光下新育品种P1的光合效率比P2高
D.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图1的净光合速率是指测得的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释放___的量.运用已有的知识对图1中曲线进行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实验采用的叶片叶龄必须一致
B.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必须一致
C.三个品种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
D.40℃条件下P1品种的生长速度最快
(2)分析图2可知,新育品种P1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的主要原因与___有关.研究发现,NH4+能增加类囊体膜对H+的通透性,从而消除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若将NH4+注入叶绿体基质,下列过程中会被抑制的是___.
A.电子传递B.ATP的合成C.NADPH的合成D.光能的吸收
(3)表是对新育品种P1、P2叶肉细胞叶绿体内蛋白质表达量的测定结果.结合图2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多选).
蛋白质序号 | 蛋白质名称或功能 | 新育品种1表达量 | 新育品种2表达量 |
① | ATP合成酶 | 0.45 | 0.30 |
② | 固定二氧化碳的X酶 | 0.18 | 0.14 |
③ | 传递电子 | 0.52 | 0.33 |
④ | 固定二氧化碳的Y酶 | 0.14 | 0.00 |
B.蛋白质①③位于叶绿体内膜上,蛋白质②④位于叶绿体基质中
C.P1光合作用强度高于P2,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种类和表达量多有关
D.P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 ATP比P2多与叶绿素和传递电子含量的差异有关
(4)为研究光质对新育品种P1和P2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用乙醇和石油醚分别对P1和P2幼苗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其纸层析的结果如图3(I、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多选)
A.甲是新育品种P1,乙是新育品种P2
B.色素Ⅲ、Ⅳ主要吸收的光谱不同
C.红橙光下新育品种P1的光合效率比P2高
D.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净光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释放的氧气的量表示;
A、叶片叶龄是无关变量,三组实验应该相同,A正确;
B、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应该保持一致,B正确;
C、由题图曲线可知,三个品种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C正确;
D、40℃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的是P2品种,D错误.
故选:D.
(2)分析柱形图可知,新育品种P1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多,可能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大的原因.
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合成需要的能量由H+梯度提供,如果NH4+注入叶绿体基质,消除了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ATP合成会受阻.
(3)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新品种2相比,新品种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增多.
A、H+参与暗反应过程,H+是经过类囊体上的蛋白质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进入叶绿体基质,A错误;
B、①③酶参与光反应过程,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①③酶存在于类囊体膜上,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P1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最多,因此P1光合作用强度高于P2,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种类和表达量多有关,C正确;
D、P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产生于光反应阶段,P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 ATP比P2多与叶绿素和传递电子含量的差异有关,D正确.
故选:CD.
(4)A、由分析可知,甲色素带的叶绿素含量多,是新品种P1的色素带,乙是新育品种P2,A正确;
B、色素Ⅲ、Ⅳ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错误;
C、育品种P1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主要细胞受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在红橙光下新育品种P1的光合效率比P2高,C正确;
D、画绿叶细线应该多次重复,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
(1)O2(氧气) D
(2)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多 B
(3)CD
(4)AC
A、叶片叶龄是无关变量,三组实验应该相同,A正确;
B、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应该保持一致,B正确;
C、由题图曲线可知,三个品种进行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没有显著差异,C正确;
D、40℃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的是P2品种,D错误.
故选:D.
(2)分析柱形图可知,新育品种P1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最多,可能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大的原因.
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合成需要的能量由H+梯度提供,如果NH4+注入叶绿体基质,消除了类囊体膜两侧的H+浓度差,ATP合成会受阻.
(3)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新品种2相比,新品种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蛋白质的表达量增多.
A、H+参与暗反应过程,H+是经过类囊体上的蛋白质①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进入叶绿体基质,A错误;
B、①③酶参与光反应过程,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因此①③酶存在于类囊体膜上,B错误;
C、由表格数据可知,P1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最多,因此P1光合作用强度高于P2,与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种类和表达量多有关,C正确;
D、P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产生于光反应阶段,P1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 ATP比P2多与叶绿素和传递电子含量的差异有关,D正确.
故选:CD.
(4)A、由分析可知,甲色素带的叶绿素含量多,是新品种P1的色素带,乙是新育品种P2,A正确;
B、色素Ⅲ、Ⅳ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错误;
C、育品种P1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绿素主要细胞受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在红橙光下新育品种P1的光合效率比P2高,C正确;
D、画绿叶细线应该多次重复,D错误.
故选:AC.
故答案为:
(1)O2(氧气) D
(2)叶绿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多 B
(3)CD
(4)AC
看了 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科研人员在黑暗环境中培养水平放置的豌豆种子,获得图1所示豌豆幼苗,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背地( 2020-06-11 …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 2020-06-19 …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 2020-06-19 …
布鲁氏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布鲁氏杆菌(一种胞内寄生菌)所致.S19疫苗是预防布鲁氏病的普通疫 2020-11-05 …
科学探究:(4分)2014年,我国发现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H7N9禽流感疫苗尚未研究成 2020-11-28 …
为预防传染病,人类研制接种疫苗.研制疫苗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的特点是接种病原微生物,第二阶 2020-12-04 …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辘方案如下:(1)制备疫 2020-12-04 …
2014年,我国发现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H7N9禽流感疫苗尚未研究成功,但H5禽流感疫 2020-12-20 …
(2014•恩施州)科学探究:2014年,我国发现了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H7N9禽流感疫 2020-12-20 …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遗传工程的成果()A.我国1992年投放市场的乙肝疫苗的研制B.“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