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汪曾祺
        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争论问题。教创作靠“讲”不成,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两个题目。沈先生出的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还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
        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听“懂”了他的话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举一隅而三隅反”。
         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
       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
        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
         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他谈某一位老先生养了二十只猫。谈一位研究东方哲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带了一只小皮箱,皮箱里没有金银财宝,装的是一个聪明女人写给他的信。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处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
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文章开头“沈先生对学生的影响,课外比课堂上要大得多”一句,态度明朗,开门见山,并且总领全文。
B.沈从文借给学生们书,这与他青年时在北京的遭遇有关,郁达夫帮助了他,他也要帮助那些喜欢读书的青年。
C.对作家打扑克,沈从文很气愤地说“在这种地方,打扑克”,是他认为不应该在井冈山这样的地方打扑克。
D.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搞过文物研究,建国后又搞文物研究,但是从研究的出发点看前后却有了一些差别。
E.“沈先生不长于讲课”一句,既照应了开头,也领起后文中所写的沈从文以谈天来教育学生,以补其不足的内容。
(2)沈从文搞文物,体现出了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写沈从文与朋友的谈论与交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写沈从文,只写了一些零散的小事,请你就作者的这种写作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项中“沈从文借给学生书”是有曾得过郁达夫帮助的原因,但不仅仅是这个原因造成的结果,信息概括不完整,所以赋分1分.C项中沈从文对作家打扑克很气愤,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地消耗时间,是不可原谅的”.所以不给分.E项中“沈从文以谈天来教育学生,以补其不足”分析不当,原文是“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是说相较于谈天沈从文不擅长讲课,而不是讲课是他的“不足”.所以不给分.故选AD.
(2)本题涉及的文章段落主要是在第三段,要把语句内容有条理地分列成若干要点,然后对筛选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分清有关与无关、主要与次要.舍弃无关和次要的部分,加以合并,形成答案.题干表述为“沈从文搞文物,体现出了怎样的特点”,需要学生把握对收藏文物的兴趣极大,研究文物的兴趣浓厚,以及注重名族文化的研究.
(3)本题要求对限定话题与范围的内容做概括,注意划分相关部分的层次结构,绕后概括归类.一般这种类型的题只要求简单概括,不做阐释.题干表述为“文章写沈从文与朋友的谈论与交往,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与朋友的交流使得文章充满真实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从交谈的实质也可以读出沈从文先生的文人气质.
(4)解答该题,一方面要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另一方面也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是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能联系材料分析原因即可.可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文章的写作风格方面、对作传者的影响方面入手挖掘.

答案:
(1)AD
(2)①年轻时对文物有极大的兴趣,对许多手工艺制品有广博的知识;②对所研究的文物带有浓厚的情感,他认为这是劳动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果;③注重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具有本地特色的各类文物.
(3)①表现沈从文兴趣之广和对事物的观察之细;②间接表现沈从文的气质;③突出他的交往之广,为人热情随和的特点.
(4)①这样写可以从多方面来表现传主的性格特征.虽然是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使读者可以从多方面来了解传主;②这样写可以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平和亲近的感觉.文章叙事风格不事铺张,平淡简洁;③这样写突出小事对作者的影响之深.这些小事,作者在相隔40 年后还能如数家珍,足见作者印象之深,感触之深.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  2020-05-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  2020-06-25 …

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过去的吗?我在网上看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8分18秒前的太阳,那我们现在所见事物  2020-07-15 …

英语翻译文学与文化密不可分,特别是很多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渗透基督教思想.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西方文  2020-07-25 …

求阅读答案《过错》人都有过错,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平凡的人…………就是这一篇帮帮忙啊~好难~求阅读答  2020-07-31 …

许多人都看过夕阳西下的情景,你可曾留意太阳西落的方位?下图是我省在夏至、春分和秋分、冬至四天中,太许  2020-11-03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还有一支春天的歌汪国真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  2020-11-30 …

3.阅读下列课文选段,回答问题。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  2020-11-30 …

阅读下列资料: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  2020-11-30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还有一支春天的歌汪国真有片草地我们都走过有朵小花我们都记着有个愿望我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