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我读桃花源汪肯堂①桃红又见一年春。去年这个时候,我出差湖南娄底,朋友引领我们参观了自然景观紫鹊界梯田之后不无调侃地说:“我们这里也有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读桃花源
汪肯堂
    ①桃红又见一年春。去年这个时候,我出差湖南娄底,朋友引领我们参观了自然景观紫鹊界梯田之后不无调侃地说:“我们这里也有一个桃花源。看了之后你会觉得真正的桃花源在我们这里,而不是你们常德。”说完哈哈大笑。我顺口反驳了一句:“你们抢得了桃花源,抢不走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桃花源之争,准确地说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之争由来已久,有人考证从唐代就已开始。争论之焦点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里?有人统计,全国称之为桃花源的地方至少不下19处。不必大惊小怪,偌大个中国,找出几个甚至几十个像桃花源地形地貌的出处不是太难的事。以现代人的能量,新造若干个桃花源也是可能的。
    ③不管出于什么意图争桃花源,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家都很喜欢桃花源,这就足够了。
    ④桃花源的魅力首先来自桃花。
    ⑤桃花是百姓的花,普通的花。人们喜欢给自然界的事物赋予许多人的秉性,诸如梅之傲骨,兰之雅洁,竹之清高,菊之淡雅。而桃花没有那么多高雅的气质。桃花唯一的秉性就是美,至纯至美。从诗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始,古今诗人咏桃花都是赞美,最多的是把桃花直接比喻为春,为女子,很少有其他的寓意。古人描写美人常以“貌若桃花”一言以概之,给你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⑥那么桃林夹岸,落英缤纷,称得上桃花源或桃花源的地方都应该是人间绝美的去处。我常常想,桃花源如果没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否还称得上桃花源?是否也能吸引人们留连忘返?别处的“桃花源”没有去考察,常德的桃花源我是很熟悉的。
    ⑦据2001年新出版的《桃花源志》介绍,10亿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边的地区还在大海碧波覆盖之下。4.05亿年至1.37亿年前桃花源及其周边地区脱离海洋环境。250万年前五强溪地区隆起,被沅水横切,形成今日之桃花源。桃花源山川为自然妙造。没有了《桃花源记》也一样离奇神秘,堪称人间仙境。
    ⑧而且,有一个桃花源是哪里也抢不走的,那是文化桃花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历代文人墨客追寻至常德的桃花源,探幽访古,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据历代《桃花源志略》《桃源县志》《洞天唱和记》《桃花源诗话》等古籍记载,唱和桃花源的诗有2000多首,还有许多散文,共约13万余言。至于当代,政要、名人留下的美文佳作更是浩繁璀璨,不可胜数。
    ⑨一篇300多字的《桃花源记》为什么能触动一千多年来如此多人的内心,这其中的人文内涵更需深入探究。文化的桃花源 比自然的桃花源更丰富多彩,也更需要修缮和扩张
    ⑩“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也有一千个桃花源。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而这个内心深处的桃花源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极其重要。身为贵族后代的陶渊明,面对朝代的更替,频繁的战乱,流离失所的人民和自己困顿的生活,他把一切美好的理想写进了桃花源。他把内心深处的桃花源具体化了,形象化了。陶渊明之伟大在于他描绘的桃花源成了一千多年来人们心中桃花源的最大公约数。
    ⑪年轻时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是嘲笑阿Q的“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的精神胜利法。如今想来,阿Q的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他的“桃花源”?如果阿Q连这点精神都没有了,他又凭什么还生活在这世上?人性有许多的弱点,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要不伤害他人,从某个方面看有些弱点何尝不是美的所在!
    ⑫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一帆风顺,谁都会有折,有彷徨。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希望,没有向往。哪怕是那种“世外桃源”般的希望,也都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财富。呵护好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吧,善待它,也是善待自己。
(1)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___
A.调侃    偌(nuò)大    B.秉性    沅(yuán)水
C.璀璨    挫(cuò)折     D.彷徨    修缮(shàn)
(2)下列是对文中四处的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这是一首贺新娘的诗。诗人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美。
B.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
C.《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中篇小说。故事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
D.“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指的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英国。
(3)因为桃花颜色鲜艳美丽,所以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一项是___
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人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___
A.作者开篇写与湖南友人的谈话,目的不只在引出下文,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B.《桃花源志略》等文化古籍的详细记载,进一步证明了常德桃花源才是真正的桃花源。
C.常德桃花源山川为自然妙造,即使没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它也是一处绝妙胜景。
D.文章从不同角度全面介绍了“桃花源”的源起、文化和影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E.作者借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再理解,表明每人心中都有一个阿Q式的“桃花源”。
(5)第⑨段画线句中“文化的桃花源”指的是什么?“修缮和扩张”的含义又是什么?
(6)文章的题目是“我读桃花源”,从全文看,作者“读”出了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基本能力.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A项“偌”应读ruò.故选A.
(2)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此题考查正确识记文学常识,考查面比较广,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也要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尤其是一些历史名著,我们不仅要读原著,也要多读一些赏析性的文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D项“他的国籍是英国”错误,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故选D.
(3)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基本能力.解答该题,应当明确每首诗的大意,D项的诗歌的意思是:正是暮春三月三日时节,飘落的桃花随春水洒满潭面.这无尽的欢乐充满了世界,驾着小舟依然一副镜中游玩的舒畅.没有将桃花比喻美丽女子.故选D.
(4)此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B项“进一步证明了常德桃花源才是真正的桃花源”错误,原文没有确定“常德桃花源才是真正的桃花源”这一信息.D项“文章从不同角度全面介绍了‘桃花源’的源起、文化和影响”错误,原文的介绍并不全面.E项“表明每人心中都有一个阿Q式的‘桃花源’”错误.原文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何尝不是他的‘桃花源’”.故选AC.
(5)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解答该题应当抓住第8段和第9段中的“这其中的人文内涵更需深入探究”一句分析.
(6)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如“称得上桃花源或桃 花源的地方都应该是人间绝美的去处”“常德的桃花源我是很熟悉的”“堪称人间仙境”“文化的桃花源比自然的桃花源更丰富多彩,也更需要修缮和扩张”“呵护好我们心中的桃花源吧,善待它,也是善待自己”等语句,通过这些提取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1)A
(2)D
(3)D
(4)AC
(5)“文化的桃花源”指围绕“桃花源”留下的众多的诗歌散文、《桃花源记》的千年影响及深刻的人文内涵.“修缮和扩张”的含义是“整理、探究、宣传”,指文化的桃花源更需要我们的整理、探究、宣传.
(6)桃花源是人间绝美的去处,常德的桃花源自然妙造,堪称人间仙境;更需深入探究的是文化的桃花源;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需呵护善待.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