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醉美洛阳银杏谷邹守江①深秋时节,走进闻名遐迩的中国随州千年银杏谷,我为那一树树灿若黄金,璀璨夺目的奇观而醉。②从未见过那么多的银杏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醉美洛阳银杏谷
邹守江
    ①深秋时节,走进闻名遐迩的中国随州千年银杏谷,我为那一树树灿若黄金,璀璨夺目的奇观而醉。
    ②从未见过那么多的银杏树,一眼望去十里山川,满是高大的银杏树,连接成片,构成群落。深秋的银杏树有一种命人震撼的高贵之美,成片的银杏秋色,更让人赏心悦目。走进银杏谷,漫野杏黄,僻静得仿佛被文明遗忘,你才知道那些金碧绚烂的银杏树怎样叫人醉得恍惚,不能自拔。
    ③驻足在银杏谷的山岗上极目远眺,一棵棵银杏树昂首云天,巍峨挺拔,树冠相叠,枝柯交错,绽放出耀眼的金色。一树金黄一树诗,满目画卷满目情。或婉约,或豪放,演绎出空灵律动的境界。好像一幅成熟、饱满、浓郁的油画画卷,让人叹为观止。
    ④游客如织,那些老树也显得格外沧桑恬静。有的并蒂连枝,状如夫妻。有的揽腰依偎,胜似情侣。有的一老一少,形同母子。有的笔直如桦,直插云霄。有的冠盖如伞,荫及数亩。在高坡斜路上落下一地的金黄,在池塘溪流倒影参差的婆娑和轩昂。
    ⑤前行到五老树下,倍感惊奇。五老树,顾名思义,五棵老树,千年的精灵。古老的韵味融汇于那恣意扭曲伸展的树干里,那色泽莹黄,明亮晕染的叶,一团团灿若云霞,美不胜收。五棵老树相依相扶,生死与共。历尽岁月劫难,仍潇洒飘逸,神态自若,生机勃勃,无声地吟唱着一首生命不息的赞歌,真让人感慨不已。难怪宋代苏轼对银杏树情有独钟,赞不绝口:“满目清秀如画,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⑥置身于银杏树下,头顶的树叶仿佛是千万只蝴蝶在微风中拍打着欢快的翅膀,随着微风轻轻扬扬地洒在我的头上脸上,我沉醉在金灿灿的叶丛中。走在厚厚的落叶上,听着细细的沙沙声,仿佛进入叶的灵性世界。叶落归根,刻画着它自有的年轮。千百年来,这些银杏树裹着苍云,顶着青天,处在深山之中独自绿了黄,黄了绿,听林涛,观雪景,赏山花,和鸟鸣,沐浴着世间最纯真的阳光雨露,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自然修成了一副铮铮铁骨,用不倒的雄姿,诠释着生命的顽强,净化着每一个观赏者的灵魂。静立树下,闭上眼睛,聆听千年古树的生命乐章,呼吸着泥土的芬芳,感悟田园风光的简单自然,会不由自主地心结千古,从心底升起一股敬意,思索千年银杏的生命传奇,顿觉胸中神气充沛,烦恼疲乏全消,宠辱成败皆忘。
    ⑦蓝天下傲然矗立着一棵粗大壮硕的银杏树,它风雅娴静,疏朗清健,有一股强大的气场扑面而来。挺拔的姿势在身后笔架山的衬托下犹如黄驹望月,玉笋临风,尽显雍容华贵的气韵,恢宏傲岸的气度。这就是雄风大略的“银杏至尊”。历经2800年,依然英姿勃发,青春不老。仿佛一个从诗经年代走来的阳光少年,日夜虔诚地守护着银杏谷这块圣地。它和谷里其它的数百万株银杏一样深深地热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和村民们和睦相处,共生共荣。2000多年来,村民们在“银杏至尊”的庇佑下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幸福和谐。在这金黄色的秘境里过着温馨,快乐的时光。
    ⑧漫步银杏谷,令人留恋的还有那数以百万计的石磨。这些形状和风格各异的石磨是银杏谷一道独特的风景。这里的每一块石磨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一个祝福。行走在石磨镶嵌的古道上,一步一景,处处给人惊喜,可谓一石一运转,一磨一乾坤。一个个石磨把先人的脚步铺设得错落有致,碾出旧与新的沧桑岁月。这是一条可以让岁月沉淀的路,步步莲花,我停不下来了,一直走到对面的山冲。
      ⑨一棵棵古银杏就是一幅画,一部传奇,一种精神。它们不挑土壤,不选环境,雨冲不垮,雷劈不断,虫蛀不烂,威武不屈,坚强刚毅,一旦扎根,顽强生长,闪耀着生命的光泽。总是把有价值的东西和最美的一面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类,这就是中华民族昂首挺胸独秀于东方的根本。
    ⑩真想做一棵银杏树,点燃生命的激情,放飞葱茏的思绪,筑梦当下,昂然翔舞,让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
(选自“随州论坛•文学沙龙”)
(1)文章第①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文章在用词上很讲究,特别是动词的运用给文章增色,第⑥段划线句中连用四个动词,试品析其表达作用。
(3)银杏谷的美景宛如画,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银杏谷,请你找出文中标志性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4)作者既浓墨重彩描写银杏的美,又写银杏的精神,你感觉这样的行文方式好吗?为什么?
(5)银杏谷是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的宠儿。请你选择身边最熟悉的一景,并用一段话形象的描写出来。(字数不少于100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交代背景或原因;点明中心.内容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第①段“深秋时节”交代写作的时间;“随州千年银杏谷”交代地点、缘由,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对银杏树的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动词,找出运用的动词,结合语境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并指出表达的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银杏树听林涛,观雪景,赏山花,和鸟鸣”用了“听”“观”“赏”“和”四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银杏人的情感,同时运用排比,使语言富有韵律,使人如临其境,读来朗朗上口,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3)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作用.景物描写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描写角度是空间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方式有:以动称静、动静结合、以静称动,能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移步换景”是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第 ②总写银杏谷的美,从第③段的“驻足在银杏谷的山岗上极目远眺”、第⑤段的“前行到五老树下”、第⑥段的“置身于银杏树下”、第 ⑦段的“蓝天下傲然矗立着一棵粗大壮硕的银杏树”、第⑧段的“漫步银杏谷”等标志性的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变换视点,这样的组材顺序显得条理清晰,读者也会置身银杏谷的美景其中.
(4)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借物喻人,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精神,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借银杏树“它们不挑土壤,不选环境,雨冲不垮,雷劈不断,虫蛀不烂,威武不屈,坚强刚毅,一旦扎根,顽强生长,闪耀着生命的光泽”,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行文使文章结构清晰,由物及人,赞美古银杏“威武不屈,坚强刚毅”的精神,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5)本题是对仿写的开放性考查. 运用由物及人的写法,能从植物或事物,联想到人的精神或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第①段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开篇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中用了“听”“观”“赏”“和”四个动词,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银杏人的情感,使语言富有韵律,使人如临其境,读来朗朗上口,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3)第 ②总写银杏谷的美,从第③段的“驻足在银杏谷的山岗上极目远眺”、第⑤段的“前行到五老树下”、第⑥段的“置身于银杏树下”、第 ⑦段的“蓝天下傲然矗立着一棵粗大壮硕的银杏树”、第⑧段的“漫步银杏谷”等标志性的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变换视点,这样的组材顺序显得条理清晰,读者也会置身银杏谷的美景其中.
(4)好.这样行文使文章结构清晰,由物及人,赞美古银杏“威武不屈,坚强刚毅”的精神,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5)没有唯一答案,运用由物及人的写法,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人民网10月7日电本网综合消息,中秋、国庆长假今日将结请阅读下面一则新闻,(4  2020-06-17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分别拟写一条不超过30字的一句话新闻和一个不超过12个字的新闻标题。(5分)  2020-06-22 …

庆阳市镇原县栽培杏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用鲜杏加工制成的甘草杏酸甜爽口  2020-07-06 …

红杏阅读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角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  2020-07-08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据《工人日报》(2001年)10月  2020-11-04 …

一枝红杏阅读答案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脚下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  2020-11-28 …

新闻的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往往是对新闻的总结、评论或展望等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  2020-12-07 …

新闻的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往往是对新闻的总结、评论或展望等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  2020-12-07 …

新闻的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往往是对新闻的总结、评论或展望等。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段  2020-12-07 …

20.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初秋的公园,阳光明媚,糖画艺人谢丰坤正在银杏树下以勺为“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