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诗词唐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题目详情
诗词 唐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晚年居住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之一.他不但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其词作对后世影响甚大.其作品风格也是多样的,语言通俗易懂、自然贴切.《忆江南》是诗人代表作之一,其重点描写江南春色,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全词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首句“江南好”,诗歌开门见山,道出自己所要描写歌颂的对象——江南,同时表现了自己对江南的赞美之情感.诗句中,一个“好”字,总括了江南春色之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可以说,这首诗歌在写法上,采用了点染结合方法.也就是说,首句中的一个“好”字,不但是“点”,也为引出下文中“忆”,为下文“染”(“忆”的内容)做了总提.从结构来说,不但照应了诗题,也为后面描绘(染)作了伏笔.
次句“风景旧曾谙”,“谙”即熟悉.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点明“风景”之“好”.“旧”字说明这“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自己“曾”亲身经历过的、熟悉的自然美景.我们知道,诗人在杭州为官时,对江南之美好自然是少不了亲身游历、体验的,当然,也少不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所以,这里,词人用一个“曾”字,不但说明江南“好”的真实性,而且暗中照应着“忆”,从而前后关联,表现出诗歌结构的内在美.
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江南之“好”进一步渲染.“江花”即江边的花.“胜”即超过.“蓝”指一种植物名,可以作染料.《荀子》中不是有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其中“蓝”也是染料.按照此词牌要求,单调二十七字,第三、四两句应该是对仗.上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就写春天的早晨,江边的红花映着阳光比火还红;下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春天的早晨江水显得那样的墨绿.这里,诗人用“红”与“蓝”,“绿”与“蓝”对照,突出花红水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特别要注意在色彩对照中,既有同色间(“蓝”与“绿”)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蓝”、“绿”与“红”)间的相互映衬,这不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而且使诗歌内容更富有层次感,厚重感,从而表现出江南春色的五彩缤纷之美.从修辞的角度来说,不但符合《忆江南》词牌的对偶要求,而且还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日出”和“春来”互文,上句说“(春来)日出江花红胜火”,下句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在此这样分开写,不但突出了“红花”与“绿水”,也是对“江南好”中的“好”作了很具体的渲染.
末句“能不忆江南”,可以说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江南之美,美在山山水水如此秀美,美在风景如画.可以说,人身其中,如在画中游.诗人用一个反问句作结,更好地强调了自己对江南之美无法忘记之情.其中,一个“忆”字,不但照应了诗题中“忆”字,成为诗歌的脉络,而且更是对江南美景描写(实写)的延伸(虚写)——对江南春色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人把现在(“江南好”)与过去(“旧曾谙”)联系起来,不但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而且在描绘与抒情中引发读者审美想象,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更引起读者对江南的向往之情.
总之,这首词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不同,很有山水派诗歌的特色.在词中,诗人借助于点染手法,运用色彩的和谐分配,描绘了江南春色之美.同时,在活泼、明快的语言中,表现出自己对美丽江山的喜爱之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首句“江南好”,诗歌开门见山,道出自己所要描写歌颂的对象——江南,同时表现了自己对江南的赞美之情感.诗句中,一个“好”字,总括了江南春色之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可以说,这首诗歌在写法上,采用了点染结合方法.也就是说,首句中的一个“好”字,不但是“点”,也为引出下文中“忆”,为下文“染”(“忆”的内容)做了总提.从结构来说,不但照应了诗题,也为后面描绘(染)作了伏笔.
次句“风景旧曾谙”,“谙”即熟悉.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点明“风景”之“好”.“旧”字说明这“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自己“曾”亲身经历过的、熟悉的自然美景.我们知道,诗人在杭州为官时,对江南之美好自然是少不了亲身游历、体验的,当然,也少不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所以,这里,词人用一个“曾”字,不但说明江南“好”的真实性,而且暗中照应着“忆”,从而前后关联,表现出诗歌结构的内在美.
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对江南之“好”进一步渲染.“江花”即江边的花.“胜”即超过.“蓝”指一种植物名,可以作染料.《荀子》中不是有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其中“蓝”也是染料.按照此词牌要求,单调二十七字,第三、四两句应该是对仗.上句“日出江花红胜火”,就写春天的早晨,江边的红花映着阳光比火还红;下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写春天的早晨江水显得那样的墨绿.这里,诗人用“红”与“蓝”,“绿”与“蓝”对照,突出花红水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特别要注意在色彩对照中,既有同色间(“蓝”与“绿”)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蓝”、“绿”与“红”)间的相互映衬,这不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而且使诗歌内容更富有层次感,厚重感,从而表现出江南春色的五彩缤纷之美.从修辞的角度来说,不但符合《忆江南》词牌的对偶要求,而且还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日出”和“春来”互文,上句说“(春来)日出江花红胜火”,下句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在此这样分开写,不但突出了“红花”与“绿水”,也是对“江南好”中的“好”作了很具体的渲染.
末句“能不忆江南”,可以说这是诗人情感的集中体现.江南之美,美在山山水水如此秀美,美在风景如画.可以说,人身其中,如在画中游.诗人用一个反问句作结,更好地强调了自己对江南之美无法忘记之情.其中,一个“忆”字,不但照应了诗题中“忆”字,成为诗歌的脉络,而且更是对江南美景描写(实写)的延伸(虚写)——对江南春色美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人把现在(“江南好”)与过去(“旧曾谙”)联系起来,不但提高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而且在描绘与抒情中引发读者审美想象,产生情感共鸣,而且更引起读者对江南的向往之情.
总之,这首词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不同,很有山水派诗歌的特色.在词中,诗人借助于点染手法,运用色彩的和谐分配,描绘了江南春色之美.同时,在活泼、明快的语言中,表现出自己对美丽江山的喜爱之情.
看了 诗词唐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诗是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白居易创作一七令时还有哪些诗人创作了哪些诗?词牌名.唐白居易分司东都时,群贤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 2020-06-09 …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是诗还是词?5、《问刘 2020-06-09 …
谁会这道题: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维、贺知章这些著名的诗人:[]A.他们 2020-06-09 …
古诗词句猜成语藏在深闺人未识.(唐·白居易《长恨歌》)剪不断,理还乱.(南唐·李煜《独上西楼》)两 2020-06-19 …
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清明夜》诗的意思有谁知道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清明夜》古诗的意思.清明夜唐.白居 2020-06-28 …
急寻古诗词翻译~高分悬赏~~暮过山村(唐贾岛)赋得暮雨送李曹(唐韦应物)从军行七首其二(唐王昌龄) 2020-07-26 …
找"屹"字《全唐文》《全唐诗》《史记》《战国策》《三国志》《全唐五代词》《唐宋名家词选》《东坡乐府 2020-07-28 …
少年诗人白居易唐朝诗人白居易,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来岁就能写诗了。十五六岁那年,少年诗人白居易唐 2020-11-07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8分)杨柳枝词①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水丰西角荒园里,尽 2020-11-27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A.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合乐歌唱的,它形成于唐代,盛行 2021-02-01 …
相关搜索:诗词唐白居易忆江南这首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