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夜上受降城①闻笛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受降城:

题目详情

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指灵州城,贞观年间唐太宗曾于此受突厥降,故史家称之为受降城。

②回乐烽:灵州略西南的属县回乐县一带的烽火台。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胡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①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①碛(qì):沙石地,沙漠。

(1)这两首诗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写出具体内容,两点即可)

(2)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谈谈它们各自的妙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分) ①征人思乡的主题思想相同。②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③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④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2) (3分)《夜》诗写景句为“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二句,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上写烽火台前大漠如雪,下写受降城外月色如霜,营造了一个荒凉、严寒、凄冷的环境,将边地生活的孤苦展现出来,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巧妙地设定了情境。 《从》诗写景句为“天山雪后胡风寒”,将天山落雪与湖泊起风放在一句中表达,层层相接,加强了“寒”的意味,强化了行军的艰难困苦。这种高浓缩的景物描写不仅以有限的文字传达出尽可能多的意味,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文望月思乡的思想感情。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