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
明年五月,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孝孺被执下狱。
后成祖欲使草诏,孝孺投笔于地,拒辞不拟。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yǐ):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3.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孺幼警敏 敏:聪敏
B.燕兵久顿大名 顿:驻扎
C.进而蹴之 蹴:追逐,追击
D.孝孺被执下狱 执:执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吴沉、揭枢荐 请以战喻
B.此庄士,当老其才 其皆出于此乎
C.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填然鼓之
D.而陈瑄以战舰降燕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1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掷笔于地,坚决拒绝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1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孝孺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②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13.D
14.D
15.A
16.B
17.①方孝孺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
②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
【解析】
13.
试题分析:D项“孝孺被执下狱”的“执”,根据后面“下狱”可知,“执行”不合语境,应该译为逮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D项“孝孺被执下狱”的“执”,根据后面“下狱”可知,“执行”不合语境,应该译为逮捕。还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4.
试题分析:D项表转折,可是,但是,连词。A项因为,介词;用,介词。B项他的,代词;表推测,大概,副词。C项他,代词;无义,音节助词。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D项①句“而陈瑄以战舰降燕”译为代词,他;②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表示无义,音节助词。此外还需要注意是否合语境,感情色彩等。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15.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文意初断句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本句话的意思为:“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难道唯独我方孝孺贫困吗?”他的父亲方克勤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本题可据此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16.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根据文本内容“太祖喜其举止端整”“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可知,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根据文本内容“太祖喜其举止端整”“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可知,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
17.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保留“方孝孺”,末视——轻视,以……为——把……作为,致——达到。(2)济——成功,死——为……而死。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方孝孺”;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致”“济”“死”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 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难道唯独我方孝孺贫困吗?”他的父亲方克勤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 家乡安葬,哀伤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 。
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敬重他的才华。”随后按照礼节
阅读下文,完成1~3题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诗文名作,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名人的名作未必 2020-06-09 …
选出下列关于《送东阳马生序》说法正确的一项[]A.本文的作者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宋濂,他与刘基、高启并 2020-06-11 …
翻译一下古文原文:李疑传明•宋濂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翻译一下古文原文:李疑 2020-07-02 …
《水浒传》塑造了108位草莽英雄形象。请根据下面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名。⑴小名“铁牛”,与 2020-11-02 …
对下列文常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唐诗和宋词好似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著名的“唐宋八大”是其典型 2020-11-04 …
塑造了108位英雄形象.请根据下面文字描述,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人名.(1)小名"铁牛.与宋江交情最好 2020-12-06 …
元除,有一位著名文人,建立了一个堂,把这个堂的名字拆开在组合,就是宋朝二字,意思是自己还生活在宋朝的 2020-12-06 …
元除,有一位著名文人,建立了一个堂,把这个堂的名字拆开在组合,就是宋朝二字,意思是自己还生活在宋朝的 2020-12-06 …
下列各句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继 2020-12-11 …
元除,有一位著名文人,建立了一个堂,把这个堂的名字拆开在组合,就是宋朝二字,意思是自己还生活在宋朝的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