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
题目详情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五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认为修养心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可以归纳为“寡欲”或减少欲望.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可以归纳为节制欲望;第二小问侧重点,根据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可以归纳为修身,根据材料二“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可以归纳为维护专制统治.
(3)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三“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可以归纳为天理或封建纲常;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以从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的角度来概括.
(4)第一小问人欲观,根据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可以归纳为自私自利是人正当欲望;第二小问见解,根据材料四“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可以从付出(义务)与索取(权利)的关系角度考虑;第三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四“为人君者不然,…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可以从君主专制的角度思考.
故答案为:
(1)减少欲望.
(2)欲望有度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修身;材料二侧重维护专制统治.
(3)标准:是否符合封建伦理道德;
特点:把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起来.
(4)人欲观:自私自利是自然的人欲;
见 人要对社会尽义务,社会也要给人权利.(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
(2)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二“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可以归纳为节制欲望;第二小问侧重点,根据材料一“养心莫善于寡欲”可以归纳为修身,根据材料二“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可以归纳为维护专制统治.
(3)第一小问标准,根据材料三“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可以归纳为天理或封建纲常;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以从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的角度来概括.
(4)第一小问人欲观,根据材料四“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可以归纳为自私自利是人正当欲望;第二小问见解,根据材料四“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可以从付出(义务)与索取(权利)的关系角度考虑;第三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四“为人君者不然,…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可以从君主专制的角度思考.
故答案为:
(1)减少欲望.
(2)欲望有度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修身;材料二侧重维护专制统治.
(3)标准:是否符合封建伦理道德;
特点:把人性论和修养论结合起来.
(4)人欲观:自私自利是自然的人欲;
见 人要对社会尽义务,社会也要给人权利.(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
看了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乐和小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他俩的个性迥然不同。小乐是急性子,小娱是慢性子;小乐性格外向,小娱性格 2020-05-16 …
探索性调查访谈法的询问与收集原始数据的询问法虽然二者所处的工作阶段不同,但二者询问的内容 2020-05-21 …
探索性调查访谈法的询问与收集原始数据的询问法虽然二者所处的工作阶段不同,但二者询问的内容和 2020-05-21 …
“时候”的词性是什么?只是“时候”两个字中问的词性 2020-06-08 …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问题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者,辄拊膺叹曰:“此腔血,竞洒何也?”视诸怯弱臣,勋旧 2020-06-11 …
《曹刿论战》紧急提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的虽是什么意思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的虽是什么意思?求专业权威解答, 2020-06-19 …
判断题1.庄子的思想是超尘脱俗的,虽然源于老子,却又与老子有所不同.A.错误B.正确2.《史记》中 2020-06-23 …
综合性学习《学问和智慧》里写道:“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2020-06-25 …
虽有嘉肴问题:1文章开头的“虽有佳肴”一句,有何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论虽有嘉 2020-07-03 …
4.虽然现在许多人了解茶文化,但是毫无疑问,中国人最懂茶的特性。Eventhoughmanypeo 2020-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