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登单于台①唐张蠙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②度,阴关晓不开。注①单于台:在今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登单于台①
唐 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②度,阴关晓不开。【注】①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军登临此台。②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
(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___诗。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首联刻画出边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登高眺望、孤独思乡的形象。
B.颔联“白日”“黄河”对举,写尽了边塞的寥廓苍茫和壮丽多彩。
C.尾联写诗人盼望越过阴山关隘,虽然分明知晓关隘不会向他开放。
D.全诗语言质朴淡雅;了无春色的春日,使诗意境荒凉,风格雄阔。
(3)试从一个角度赏析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登单于台①
唐 张蠙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②度,阴关晓不开。【注】①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军登临此台。②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
(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___诗。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
A.首联刻画出边疆春天来临之际,诗人登高眺望、孤独思乡的形象。
B.颔联“白日”“黄河”对举,写尽了边塞的寥廓苍茫和壮丽多彩。
C.尾联写诗人盼望越过阴山关隘,虽然分明知晓关隘不会向他开放。
D.全诗语言质朴淡雅;了无春色的春日,使诗意境荒凉,风格雄阔。
(3)试从一个角度赏析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识记.注意题干的提示“题材”以及诗歌的内容“边兵”“阴关”等意象,可知是边塞诗.
(2)B A.首联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无“思乡之情”.
C.“虽然分明知晓关隘不会向他开放”错,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D.“意境荒凉”错,虽无春色但并不荒凉.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以从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本句涉及的手法有:炼字、修辞(比喻、对偶)、动与静、声与形等.答题时任选一个角度,先指出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边塞诗.
(2)B
(3)可从炼字、修辞(比喻、对偶)、动与静、声与形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观点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如:
比喻角度: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
炼字角度: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
动静、声形角度:这两句中的“沙浪”、“风声”以及前面句子中的“白日”、“黄河”,作者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
参考译文: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
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
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赏析:
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出于晚唐诗人之手,却很有些“盛唐气象”.
首联是全诗总领.“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颈联继续写景.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
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联,语句浑朴,境界辽阔,学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为后人激赏.
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诗人分明看到横断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物,也难得有盛唐时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气了.
(2)B A.首联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无“思乡之情”.
C.“虽然分明知晓关隘不会向他开放”错,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D.“意境荒凉”错,虽无春色但并不荒凉.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以从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本句涉及的手法有:炼字、修辞(比喻、对偶)、动与静、声与形等.答题时任选一个角度,先指出特点,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边塞诗.
(2)B
(3)可从炼字、修辞(比喻、对偶)、动与静、声与形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观点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如:
比喻角度: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
炼字角度: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
动静、声形角度:这两句中的“沙浪”、“风声”以及前面句子中的“白日”、“黄河”,作者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
参考译文: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
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
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赏析:
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出于晚唐诗人之手,却很有些“盛唐气象”.
首联是全诗总领.“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颈联继续写景.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
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联,语句浑朴,境界辽阔,学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为后人激赏.
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诗人分明看到横断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物,也难得有盛唐时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气了.
看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文,完成1~5题。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 2020-04-07 …
英语翻译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蚕烛,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凌于云气,欲下则于深泉,变化无 2020-06-16 …
谁帮我解释一下这些文言文虚词于:君子所以异于人者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天下之欲疾 2020-06-22 …
谁帮我解释一下这些文言文虚词感激不尽于:君子所以异于人者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天 2020-06-22 …
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A.无以,则王乎放辟邪侈,无不为已B.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商贾皆欲 2020-07-01 …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等人化成美女,招唐僧 2020-07-06 …
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等人化成美女,招唐僧 2020-07-16 …
在线古文翻译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 2020-11-05 …
科举制诞生于何时?完善于何时?何时废除?(具体人)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忠武则天唐玄宗对科举制的贡献科举制 2020-11-11 …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