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雁引愁心去”更妙。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下句写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1分)颔联“雁”“山”“月”都是诗人登高所见。(1分)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1分)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1分)


1.


分 析:
此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认可的对象。然后从表现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作用)。若是写景句,就描绘其画面;若是抒情句,就写出其抒发的情感。然后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比较点。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分 析: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逐一分析,首联,可抓住关键词“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分析,颔联,可抓住“雁”“山”“月”分析,颈联可从夸张的手法角度分析;尾联可从诗人的感受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花开不寂寞阅读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往一待  2020-03-31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②,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  2020-05-16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阅读下面一首唐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  2020-05-16 …

阅读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一诗,完成下列各题。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  2020-06-20 …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①。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  2020-06-25 …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  2020-06-27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  2020-07-08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  2020-07-08 …

判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并做简要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  2020-11-25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