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①室外,突至的雨点开始鞭抽大地。室内,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① 室外,突至的雨点开始鞭抽大地。 室内,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将案上的诗稿吹得满屋飘飞,他兀自目运神光,浑然不觉。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转灌注到了他的四肢百骸、关关节节!
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儿都要黯然失色。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② 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 至此,文天祥是可以“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了,③ 他已完成在尘世的使命,即将跨入辉煌的天国。
(1)画线句子①进行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什么?对此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 ]
A.突如其来的大雷雨触发了文天祥的写作灵感,于是挥笔写下《正气歌》。
B.突至的大雷雨创设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氛围,为文天祥写《正气歌》烘托了气氛。
C.雨点与下文文天祥“汗淋如雨”相辅相成,更突出了文天祥满腔的正气。
D.大雷雨间接地反映了文天祥的心境,它是文天祥壮怀激烈的心灵写照。
(2)文中说:“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下列不属于“为社会立言”的一项是
[ ]
A.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B.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刘禹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D.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画线句子②对《正气歌》意义是从哪三方面表述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
(4)对画线句子③的内蕴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写《正气歌》耗尽了最后的精力,因此生命即将终结。
B.他终于完成了“为社会立言”的历史使命,可以于生无憾地为国捐躯了。
C.他用《正气歌》表达了自己的全部遗愿,感到死而无憾了。
D.他以生命的最强音唱出了民族的气节,也明白离英勇就义的日子不远了。
解析:
| ( 1 ) A (“大雷雨触发了文天祥的写作灵感”不合逻辑,文章描写文天祥正在写《正气歌》时大雨突至。) ( 2 ) C (刘句主要是借景表达对生死是客观规律的看法和说明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并非“为社会立言”。) ( 3 ) D (没有从“时间”的角度表述;共四句,不是对偶。) ( 4 ) B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时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但“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可见,文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为社会立言”。) |
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找出相应的词语并作解释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 2020-05-17 …
课文《三顾茅庐》在下面!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 2020-06-09 …
英语翻译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顾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顾,顾偶瞑坐,时于游酢待立不去.顾既觉,则 2020-06-1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①。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② 2020-07-0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①。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② 2020-07-02 …
少年诗人白居易唐朝诗人白居易,三岁识字,五岁诵诗文,十来岁就能写诗了。十五六岁那年,他拿着自己的诗 2020-07-26 …
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A.应专政儒家经典B 2020-11-04 …
我怎么对待我的顾客我是超市的一名组长,我想写一篇文章是关于顾客方面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写上级是我的 2020-12-02 …
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加上标点。崔枢举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 2020-12-0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①。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②君 2020-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