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鼹鼠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

题目详情
鼹鼠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作业搜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若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鼹鼠,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只未标记鼹鼠和10只有标记鼹鼠,该鼹鼠种群密度大约为___,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__,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生物?___.
(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__(填“A”“B”或“C”).
(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b曲线所表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是在自然界___总是有限的条件.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的个体数量.
(4)鼹鼠和植物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___调节机制来实现.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___.
(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___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5=40:10,N=100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没有大型植物,主要是草本植物.根据能量流动的规律和图(a)判断,种群数量较少的曲线C表示的是鼹鼠;又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所以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B.
(3)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的个体数量.
(4)鼹鼠和植物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 (负)反馈   调节机制来实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由于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所以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100只/公顷    大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C        B
(3)空间、资源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
(4)自动调节   (负)反馈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5)间接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看了 鼹鼠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胡思乱想一下,如果冰河期的动物存活至今,与现生动物是怎样竞争关系?百兽之王会是谁?  2020-03-30 …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  2020-04-06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  2020-04-06 …

“DDT”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是()A.浮游植物→鱼→鸟→兽B.鱼→浮游植物→鸟→兽C.浮游植物→鱼→  2020-05-13 …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回答下列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2020-06-09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2020-07-01 …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  2020-07-01 …

核舟记(节选)(12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  2020-07-21 …

阅读两篇古文,回答问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2020-07-29 …

“DDT”进入食物链的途径是()A.浮游植物→鱼→鸟→兽B.鱼→浮游植物→鸟→兽C.浮游植物→鱼→鸟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