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乙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
题目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乙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 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 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
② 牺牲玉帛 __________________
③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④ 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又何间焉 (参与)
②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③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④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2、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 部团结).
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取信于民
4、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
5、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 义战胜了 邪恶.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意对即可)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 又何间焉 __________________
② 牺牲玉帛 __________________
③ 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
④ 亲戚畔之 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甲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表现在哪里?根据甲文概括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两千年前就发出警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举一个事例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又何间焉 (参与)
② 牺牲玉帛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必须解释完整)
③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④ 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2、 ① 身居高位的人(大官们)目光(见识)短浅,不能长远谋划(打算)
②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人心向背(内 部团结).
3、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取信于民
4、从两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意思对即可)
5、例 1:二战初期,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涂炭生灵.欧洲人民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最终正 义战胜了 邪恶.例2:八年抗日战争,日寇践踏我国土,山河破碎.国共两党合作,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弱胜强,最终将日寇赶出中国.(意对即可)
看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数学题"230005790"怎么读我觉得应该读“二亿三千万零五千”,小孩说老师教的读“二亿三千万五 2020-05-14 …
(2007•静安区一模)如图,一架飞机在高度为5千米的点A时,测得前方山顶D的俯角为30度,水平向 2020-05-17 …
如图,一架飞机在高度为5千米的点A时,测得前方山顶D的俯角为30度,水平向前飞行2千米到达点B时, 2020-05-17 …
我是高三学生目前在读英文原著但是有许多单词不认得而且就算认得也不清楚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问我该用什么 2020-06-07 …
三日不绝得前面一句是什么?吾生也有涯得后面一句是什么?巡天遥问一千河得前面一句是什么? 2020-06-18 …
特牛数学题,请各路大侠接招.假设未来的奥林匹克大会的奖品是黄金.第一名可得10千克,自第二名以后的 2020-07-03 …
人至察则无徙?人至察则无徒?记得以前刚读书时应该是“徙”,现在变成了“徒”.到底是哪个啊?出自哪里 2020-07-04 …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一文中说道:“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 2020-11-21 …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以“阅读,让社会更文明”为主题的云龙书展上,精品图书琳 2020-11-23 …
假设未来的奥林匹克大会的奖品是黄金.第一名可得10千克,自第二名以后的人可得到前一名次的人的一半,但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