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张九龄传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张九龄传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选自《旧唐诗 张九龄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唯令公审筹之,无后悔也。       贻:造成,遗留。
B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旧例
C不从                        竟:竟然。
D下诏赠                      褒:褒奖。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并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张九龄认为这样做会引来非议和指责。
B、张九龄认为要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D、中书侍郎颜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广泛地称道。
(3)用几个短语概括张九龄的主要品质(不超过15个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②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
③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张说最终没有听从.竟:最终.
(2)C    “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错,根据原文“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可知,是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3)可以从才智、为官、智慧、风度几个角度概括,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紧扣文本,文本范围外不算;字数不能超过15.
(4)①德望:道德名望;劳旧:有功劳的旧臣.句子翻译为: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②知:掌管;顾问:动词,偏重“问”,咨询.句子翻译为: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
③进:进献;异:认为…不一样.句子翻译为: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答案:
(1)C
(2)C
(3)①才智:聪敏致远(睿智、才智过人、有才干)②为官:仗义执言(刚正、正直、耿直、敢于直言、敢于谏言、直言不讳);③智慧:先知先觉(目光长远、有预见性);④风度:风度典范; ⑤知(识)人:与有才干者友善(交友有道)
(4)①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之后.
②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预备、准备)(皇帝)顾视咨询.
③只有张九龄进献《金镜录》五卷,讲前代兴废的道理,皇帝特别赏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
参考译文: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及故交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张九龄担任中书令时,天长节时百官祝寿,多献上奇珍异宝,只有张九龄进献了《金镜录》五卷,说的是前朝的兴衰之道,皇帝欣赏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又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严挺之等人有才能,张九龄和他们交往始终不改变,被当时的人称颂.
到了德初年间,唐玄宗在蜀地,想到张九龄的先知先觉,下旨褒扬他.
看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这是骆驼刺对干旱环境的  2020-04-06 …

什么文言文书好?介绍什么文言文书里面全都包括解释,一词多义,古今意义,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词语的  2020-06-10 …

莫言获得2012午诺贝尔文学奖,各个媒体纷纷报道,莫言的书籍一时成为全球最畅销的书籍,全球出现了"  2020-06-15 …

翻译一下《北史》中这段话:有人父为刺史,得书云疾.是人诣馆,别托相知者筮.遇《泰》,筮者云:“此卦  2020-07-06 …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阅读训练一、说一说这些方言的书面意思.(1)冷不丁:(2)出溜:(3)刺儿头:  2020-07-07 …

英语翻译原文: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刺史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  2020-07-13 …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20-07-29 …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20-11-15 …

谁能帮忙翻译一下这篇东西?顺便做下句读.谢谢辞书与字书积点划以成形体有音有义者谓之字用以标识事物可名  2020-11-26 …

语文文言文书本新华书店有没有文言文书本,就是涵盖文言文句子,(倒装句,判断句等),还有虚词,实词解释  20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