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教父赵冬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教 父

赵 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做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经常来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熊,一个人把熊用爬梨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狸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蹄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的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颏,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来,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来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来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点鱼腥,来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鱼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来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选自《小小说欣赏》)

1.微型小说往往使用一两件物品作为道具在文中“兴风作浪”。请指出这篇小说中的道具是什么,简要分析它的作用。(4分)

2.结合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

(2)小说结尾处画线句子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外公什么样的心理?(3分)

3.小说充分运用了铺垫、伏笔的手法,请加以简要分析。(5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题与人性有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道具:红狐皮大衣。作用:(1)构成小说的线索,连接整个故事情节,成为不断推动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2)借以表现人物形象:一方面表现外公的豪爽和宽容,另一方面戳穿教父的伪善和贪婪。2.(1)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为引出下文外公与神父的“友谊”做了铺垫;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背景;这种庄严神秘的宗教气氛,与小说中教父的丑陋面目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加强了讽刺效果,使小说的主旨得到了强调和突出。(2)外公临终的话语中,有着对财富的鲜明鄙视,有着对财富伤人的深深自责;有着对老友的真诚眷念,有着对友谊中断的浓浓伤感;有着对人性脆弱的深刻理解,有着对教父宽恕原谅的博大胸怀。3.(1)开头大力渲染外公和教父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以及两个舅舅对教父的爱戴和崇敬,为下文描写教父白日说梦而两个舅舅深信不疑作了铺垫;开头描写外公独自去雪山猎熊的勇敢无畏,为下文外公独自到江上捕鱼、之后又不告诉家人随老渔翁到下游捕鱼作了铺垫;开头渲染红狐皮大衣的珍贵和奇特,为下文描写教父想要骗走大衣埋下了伏笔;开头渲染外公豪爽、率真、憨直的性格,为临终时的自责和对教父的大度宽容作了铺垫。(2)这些铺垫、伏笔使小说更加自然合理,更为真实可信,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也使得小说的结构既摇曳生姿,更周密完整。4.(一)人物形象:(1)教父:①教父老奸巨猾,一开始就虚情假意,之后更利用别人对自己的“顶礼膜拜”诈骗财物,事后又怕受讥责,不肯直面错误。②教父本也善良真诚,只是一时把持不住,产生贪念而铸下大错,事后可能已经有所反省,不见外公正说明他有愧在心、羞愧难当。(以上两种答案任意选择一种)(2)外公兴趣广泛,勤劳执着,倔强勇敢,诚恳豪爽。最为重要的是看重友情,淳朴善良,胸怀博大,心灵高尚,这可以从他在教父骗走大衣后,仍然愿意同他交往看出,更可以从他临终时候的自责看出。(二)主题:(1)小说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人们迷信的教父和宗教的真面目,说明本文的主题表现人性之丑。(2)小说反映的“义与利的抉择”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面对的问题,这表现了人性的脆弱,令人悲悯,可谓人性之悲。(3)外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厚宽恕的传统美德。小说以教父的卑鄙来反衬外公的高尚,所以主题是弘扬人性之善、人性之美。(以上3点任意选择2点)
1.
分 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线索,一般情况下,小说线索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物为线索 2.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 6.以感情为线索7.作者的行踪。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本文中能起到上述作用的就是红狐皮大衣。考生指出具体物品,并分析清楚即可。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
分 析:
本题有两问,分别考查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有,①给全篇奠定感情基调或叙述基调,②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④引出下文。本文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城市地理位置和教堂的特点,起到了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的作用。结尾的人物语言,外公把失去朋友看作是大,而把红狐皮大衣引起的事件看作是罪过,反映出外公的重情义轻财物的性格特点。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
分 析:
本题考查小说的写作手法,铺垫、伏笔对学生难以区分,因此合在一起考查。所谓伏笔,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用伏笔应注意有伏必应,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所谓铺垫,可以理解为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它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本题考生只需指出文中有哪些铺垫,双设置了哪些伏笔,作用是什么即可。注意自圆其说。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
分 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人物形象,题干指明,是两个人物,即外公和教父,考生需要通读全文,分别筛选出与这两个人物相关的情节,人物的言行,再加以概括即可。两个人物对财物的态度,可引发人们不同的思考,这也就是文章主旨所在。从教父身上,可反映出宗教伪善、人性贪财伤情的丑恶;从外公身上,可以反映出胸怀宽广、重情轻利,人性的淳朴与善良,考生逐一分析清楚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
分析:
考点1: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概括类题目   1、 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2、 把握内容:  ① 找中心句(关键句)②划分层次③评价剖析  3、 整体着眼,局部突破  4、 关注三点:  ① 标题  ②背景  ③主旨(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二、含义类(词语和句子)题目  1、词语:  结合上下文,整合作答  比喻义→寻找比喻的对象    象征义→寻找象征对象  指代义→上下句            双关义→谐音双关,语意双关 反语义→褒贬互换  2、句子  类型:①结构复杂,语意难懂;  ②使用修辞句;  ③揭示脉络层次句        ④统领句  ⑤表现作者观点思想情感句  答法:①找关键词  ②修辞的形象化句子→用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作答  ③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用具体化的阐释  三、鉴赏类(表达技巧)题目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1、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②、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2、描写方法: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由近到远、由低到高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声音-色彩-气味-形状 ③、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点面(场面)结合 ④、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⑤、细节描写—白描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三)、表现手法  比兴、象征、对比、衬托(反衬、映衬)、渲染烘托、想象联想、用典、欲扬先抑、 寓褒于贬、以小见大   四、结构类题目   第一,某段或句在文中的作用  1. 文首:  ? 开篇点题(点明题目来由、时间地点); 总领全文(交代思路,概述内容);  ? 对比(反衬),突出下文;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  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为下文作铺垫。  2. 文中:  承上启下; 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伏笔、铺垫、张本;  拓展内容;对比、反衬; 3、文末:  点明中心(主旨); 强化感情,升华主题; 总结全文; 卒章显志; 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上文),结构严谨 ;言有尽而意无穷,激发读者思考。   五、题目类题目  1、从所写景物的角度;2、从作品主要人事的角度;3从作者感情角度(正反两面)   六、观点、思想、情感类题目  看分作答,4分2种,6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  2020-06-15 …

名著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  2020-06-28 …

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2020-06-28 …

十九世纪的蒸汽机问世时,黑格尔坚信他已经掌握了世界历史的精神,但是福楼拜却在大谈人类的愚昧——我认  2020-06-29 …

附加题(10分)A.他们征求保尔的意见。保尔表示,只要医生认为是必要的,他都同意。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  2020-12-06 …

名著阅读。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经先后三次触到他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的黑翅膀曾  2020-12-17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A.当保尔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颈部,切除一侧甲状旁腺的时候,死神  2020-12-17 …

名著阅读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  2021-01-14 …

名著阅读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