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
题目详情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作者详细介绍“你改悔吧!”这一句话的来历,用意何在?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简释。
(2)“‘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你认为漏字圈的可笑么?圈的用意是否在讥刺“我”?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于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试简说作者意见是如何变化的。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作者详细介绍“你改悔吧!”这一句话的来历,用意何在?你是怎样理解的,试简释。
(2)“‘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你认为漏字圈的可笑么?圈的用意是否在讥刺“我”?
(3)“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对于这句话你如何理解?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试简说作者意见是如何变化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补充叙述的考查.补充叙述的内容一般都是为了丰富文章内容,补充说明相关背景,或者与下文形成对比.详细介绍这句话的来历,丰富了这句话的背景和含义,托尔斯泰给天皇写信引用这句话,希望日本与俄国改悔,那些受军国主义、武士道毒害而盲目忠君、妄自尊大的所谓“爱国青年”作出一副受了极大侮辱义愤填膺的样子.岂料他们在批评别人时,也不自觉的作了引用,通过对比,讽刺挖苦“爱国青年”.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漏”加上圈不可笑,因为日本学生在“漏”字上加上圈,是故意强调,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因此讽刺我及格是教员漏题了.(3)本题是对反语运用的考查.反语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弱国之人必是低能儿”,这是那些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逻辑,显然荒谬.“也无怪他们疑惑”作者借此讽刺挖苦那些抱有偏见的日本学生.
(4)本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掌握的考查.在准确判断文章出处和作者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重要经历,结合文章相关内的提示,据实回答即可.注意书写正确,内容准确.从文中可以知道我到仙台是学医的,但是看到时事的片子,中国人被杀,未果喝彩的也是中国人,我的主意改变了,也就是“我”决定不再学医.
答案
(1)托尔斯泰给天皇写信引用这句话,那些受军国主义、武士道毒害而盲目忠君、妄自尊大的所谓“爱国青年”作出一副受了极大侮辱义愤填膺的样子.岂料他们在批评别人时,也不自觉的作了引用,通过对比,讽刺挖苦“爱国青年”.
(2)
(3)反语.弱国之人必是低能儿,这是那些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逻辑,显然荒谬.作者借此讽刺挖苦那些抱有偏见的日本学生.
(4)“我”决定不再学医.
(2)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句子的含义以及蕴含的感情.“漏”加上圈不可笑,因为日本学生在“漏”字上加上圈,是故意强调,他们认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因此讽刺我及格是教员漏题了.(3)本题是对反语运用的考查.反语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弱国之人必是低能儿”,这是那些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逻辑,显然荒谬.“也无怪他们疑惑”作者借此讽刺挖苦那些抱有偏见的日本学生.
(4)本题是对学生文学常识掌握的考查.在准确判断文章出处和作者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重要经历,结合文章相关内的提示,据实回答即可.注意书写正确,内容准确.从文中可以知道我到仙台是学医的,但是看到时事的片子,中国人被杀,未果喝彩的也是中国人,我的主意改变了,也就是“我”决定不再学医.
答案
(1)托尔斯泰给天皇写信引用这句话,那些受军国主义、武士道毒害而盲目忠君、妄自尊大的所谓“爱国青年”作出一副受了极大侮辱义愤填膺的样子.岂料他们在批评别人时,也不自觉的作了引用,通过对比,讽刺挖苦“爱国青年”.
(2)
(3)反语.弱国之人必是低能儿,这是那些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逻辑,显然荒谬.作者借此讽刺挖苦那些抱有偏见的日本学生.
(4)“我”决定不再学医.
看了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 2020-05-20 …
三年级有12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0人,带水果的有80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 2020-05-20 …
三年级有12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0人,带水果的有80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 2020-05-20 …
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 2020-05-20 …
某校组织8年级学生到军营训练,为了喝水方便,要求每个学生各带一只水杯,几个学生可以合带一只水壶.可 2020-06-07 …
某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到军营训练,为了喝水方便,要求每个学生各带一只水杯,几个学生可以合带一个水壶.可 2020-06-07 …
某市接到上级通知,立即派出甲、乙两个抗震救灾小组乘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点480千米的灾区.乙组由 2020-06-22 …
一个人出门带一个酒缸,看到个酒店,于是把酒缸的酒加1倍喝了一斗这样情况反复3次,酒缸没酒原来酒有多 2020-06-25 …
三年级有12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0人,带水果的有80人,每人至少带一样.三年级既带矿泉水 2020-11-10 …
有风的日子里去放风筝是个多好的主意啊翻译外出时带一张地图和一部移动电话是多么明智啊翻译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