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根据课文: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宋代毕昇的活字版设计印刷术在我国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到宋代更为盛行,用的是雕版印刷。比起手写,雕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

题目详情
根据课文: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宋代毕昇的活字版设计印刷术在我国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唐代,到宋代更为盛行,用的是 雕版印刷。比起手写,雕版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也有不少缺点:(1) 一部书稿的木版雕成要耗费很长的时间;(2) 印完以后,木版就搁置在那 里占地方,如果不再印,就是一种浪费;(3) 刻工在刻版时必须全神贯注,否则刻错一笔,整个版子就要作废。毕昇从自身的实践中体会到雕版印刷的缺点,从而进行研究改进,发明了活字版印刷。

活字版印刷的发明,是应用系统思想和方法改进技艺,提高效率的 典范。

我们知道,系统可以分解为要素,要素集结起来构成系统。系统与要 素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是系统思想的基本点。毕昇正是抓住了这个基本点,对雕版印刷的全过程,对文章(语句) 和文字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一般说来,要想提高工作速度,除了改进工具以外,还有一个可行的 办法,就是把工作过程所要完成的对象分割成一块一块,事先分别准备 好,需要时,将准备好的部件进行组装。也就是将继时性的工择线切成若干共时性的“小线段”。这些“小线段”可以由多人同时去做,或者利用其他的时间准备好。在进行整体安装时,组合部件“小线段”不必从头来起,如果出现误差也可以及时纠正,不致影响整体。把握整体结构,把 它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把继时性的连续工作化为共时性的“线段”工作,这就体现了系统思想。

毕昇具体地分析了雕版印刷的工序,认为必须将一笔接一笔直至刻完全书的线形作业,切割成为一个又一个的“线段”——活字,然后,用活字拼版。这样做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语言系统与文字存在特殊关系。任何书稿或文章都是以文字表达的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而构成语言系统的:

最小单位-语素,汉语中一般是用一个个字来表达的。一个个语素或者单独成词,或者组合起来成词,再由若干词组合成句,由句组成文章。 语素由文字符号和语言符号构成,它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可以重复使用;一个是无限性,语素是有限的,而语素的组合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在中古时代,毕昇自然不可能从上面所说的理论高度来认识活版印 刷的原理,但是可以肯定,他在实际行动上把语素的两大特性作为活字印 刷的前提来应用。为了提高效率,毕昇还将排版与印刷这两道工作同时并进,形成循环流水作业线。在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印刷作坊里,一个人排版,一个人印刷,这一版印刷好了,另一版也排好了,两者交替进行,节省了时间。

1. 在对雕版印刷的全过程、对文章(语句) 和文字的关系进行系统性 的分析时,毕昇抓住了系统思想的哪个基本点?

2. 根据文意填空。

(1) 要提高工效,除了改进工具外,还可以把握整体结构,把它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把 的连续工作化为 的“线段”工作。

(2) 毕昇用活字拼版,这实际上就是把语素的特性,即

作为活字印刷的前提来应用;而将 两道工作并进,从而大大提高了活字版印刷的工效。

3. 第4段开头的“一般说来”这个短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 选文最后说:“在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印刷作坊里……节省了时 间。”请你根据回忆,将沈括《活板》里与这句话意思相仿的语句默写出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二、1.抓住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个基本点。2.(1) 继时性 共时性 (2) 重复使用 无限性 排版 印刷3.不能。 因为要想提高工作速度,除了改进工具和这里介绍的“还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外,在...
看了 根据课文:二、阅读下面短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