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修辞及作用
题目详情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修辞及作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夸张,渲染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
(唐)王维《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陇西行①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又称《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青溪
王维
言①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③水.
随山将万转,趣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唐)王维《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王维●陇西行①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呢?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注〕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又称《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青溪
王维
言①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③水.
随山将万转,趣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了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修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抑扬顿挫发扬光大扬长避短,(中扬的意思)走马观花,走南闯北走亲抑扬顿挫发扬光大扬长避短,(中扬的意 2020-04-26 …
列方程解应用题:(我国古代问题)跑得快的马每天走240里,跑得慢的马每天走150里,慢马先走12天 2020-05-13 …
跑的快的马每天走240里,跑得慢的马每天走150里,慢马先走12天,快马几天能追上慢马?列方程现对 2020-05-22 …
好马每天走120里,劣马每天走75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经过X天追上劣马,则所列方程为? 2020-06-18 …
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60里,劣马先走3天,好马几天可以追上劣马? 2020-06-18 …
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50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可以追是劣马?使用解方程和算式两种 2020-06-21 …
这首诗有错吗?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 2020-06-21 …
好马每天走240里,劣马每天走150里,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可以追上劣马?求公式 2020-06-23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修辞及作用 2020-07-04 …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的修辞. 2020-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