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初中古文所有的“之,其,以,于,而,者,也,矣”的意思,要简洁明了,不要像那些乱七八糟的看不懂.+w++w++w+

题目详情
初中古文所有的“之,其,以,于,而,者,也,矣”的意思,要简洁 明了 ,不要像那些乱七八糟的看不懂.
+w+ +w+ +w+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之:
1.助词,的.
2.助词,表修饰,不译.
3.代词,指代前文的人或物.
4.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5.虚词,不译.
6.宾语前置的标志.如:‘何陋~有’.
7.译作:往,到,朝某方向走,到…去,如:“吾欲~南海”.
*常用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如: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2.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如: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其:
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3.那里面的,如:~中.
4.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
6.词尾,在副词后,如:极~快乐.
#以:
1. 用,拿,把,将,如:~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
2.依然,顺,按照,如: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
4. 在,于(指时日)
5. 目的在于,如:~待时机.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如: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如:~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
11. 及,连及:富~其邻.
*常用
1. 使,令
如:向欲以齐事王攻 宋也.——《战国策》
2. 做,从事
如: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常用:
1. 也许;大概
如: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如: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将,将要
如: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如: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
1.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而: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2.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下.
*常用:
1. 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者: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常用:
1.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
2.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唐· 韩愈《杂说》
3. 用于名词之后,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
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表提顿.)——《列子·汤问》
4. 用在句末表示语气完毕
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5. 用在句末,与疑问词相配合表示疑问
如: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老子》
6. 表示祈使语气
如:琴童接下马者!——《西厢记》
7. 表示商榷
8. 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
如: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史记》
9. “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语气重点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也”在这里强调了肯定的语气
如: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也:
1. 副词,表示同样、并行的意思:你去,我~去.
2. 在否定句里表示语气的加强:一点儿~不错.
3. 在复句中表转折意:虽然你不说,我~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4. 文言语气助词(a.表判断;b.表疑问;c.表停顿;d.形容词尾).
5. 表示容忍或承认某种情况:~罢.
*常用: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2.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3.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呢”、“吗”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4. 用在前半句的末了,表示停顿一下,舒缓语气,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
如: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矣:
1.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B.表示感叹,如“大~哉”).
*常用:
1. 矣乎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乎”表示疑问或感叹,可译为“了吗”、“了吧”等.
2. 矣哉 语气词连用.“矣”表示已然或将然,“哉”表示感叹或反问,可译为“啦”或“了吗”.
我初中时学的,记的笔记只有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你.好好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