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刘颂,字子雅,广陵人,世为名族。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文帝辟为相府掾,奉使于蜀。时蜀新平,人饥土荒,颂表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世为名族。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文帝辟为相府掾,奉使于蜀。时蜀新平,人饥土荒,颂表求振贷,不待报而行,由是除名

武帝践阼,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累迁中书侍郎。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时尚书令史扈寅非罪下狱,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颂比张释之。在职六年,号为详平。会灭吴,诸将争功,遣颂校其事,以王浑为上功,王浚为中功。帝以颂持法失理,左迁京兆太守,不行,转任河内。临发,上便宜,多所纳用。郡界多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颂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寻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淮南相。在官严整,甚有政绩。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久之,转吏部尚书,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职希迁,考课能否,明其赏罚。贾郭专朝,仕者欲速,竟不施行。

及赵王伦之害张华也,颂哭之甚恸。闻华子得逃,喜曰:“茂先,卿尚有种也!”伦党张林闻之,大怒,惮颂持正而不能害也。孙秀等推崇伦功,宜加九锡,百僚莫敢异议。颂独曰:“昔汉之锡魏,魏之锡晋,皆一时之用,非可通行。九锡之议,请无所施。”张林积忿不已,以颂为张华之党,将害之。孙秀曰:“诛张、裴已伤时望,不可复诛颂。”林乃止。于是以颂为光禄大夫,门施行马。寻病卒,使使者吊祭,赐钱二十万、朝服一具,谥曰贞。

初,颂嫁女临淮陈矫,矫本刘氏子,与颂近亲,出养于姑,改姓陈氏。中正刘友讥之,颂曰:“舜后姚、虞、陈、田本同根系,而世皆为婚,礼律不禁。今与此同义,为婚可也。”

史臣曰:子雅束发登朝,竭诚奉国。逮元康之间,贼臣专命,举朝战栗。颂以此时,忠鲠不挠,哭张公之非罪,拒赵王之妄锡,虽古遗直,何以尚兹?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律,申冤讼               典:主持,掌管。

B.服阕,淮南相               除:除去,罢免。

C.左迁京兆太守,不行           不行:没上任

D.考课能否,明其赏罚           考课:考核官员政绩。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B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C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D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灭吴后,诸将争功,皇帝让刘颂核查此事,但后来他认为刘颂执法不公,降了他的职务,刘颂后来又转任河内。

B.刘颂年轻时就能明辨事理,深得百姓好评。他曾奉命出使蜀地,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因所作所为符合皇帝的旨意,转任黄门郎,受到重用。

C.张华被害,刘颂痛哭不已;听说张华的儿子得以逃脱,他又很高兴。有些大臣建议给赵王司马伦加九锡,其他官员不敢反对,只有刘颂不同意。

D.刘颂的女儿嫁给陈矫时,因为两家本是同姓,有人规劝刘颂取消这门亲事,他却引用前人的事例,说明自己这样做合礼合法,并无不妥。

1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颂表求振贷,不待报而行,由是除名。

(2)贾郭专朝,仕者欲速,竟不施行。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2.B

13.D

14.B

15.(1)刘颂上表请求救济,不等朝廷答复就实行赈灾措施,因此被除去官职。(2)贾、郭两家把持朝政,做官的想迅速得到升迁,这一制度最终没有施行。(3)削减秦国(的土地)来使晋国获利,希望你考虑这件事。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服阕,除淮南相”的“除”根据“服阕”等可判断译为“授官”。句意为“不久,刘颂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期满后,刘颂任淮南相。”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选项B“服阕,除淮南相”的“除”根据“服阕”等可判断译为“授官”。句意为“不久,刘颂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期满后,刘颂任淮南相。”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年代“元康初”,人名词,比如“淮南王”“杨骏”“三公尚书”,时间名词,“其夜”,连词“又”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元康初年,刘颂跟随淮南王司马允到朝廷。正遇上诛杀杨骏,刘颂驻兵守卫宫殿,当天夜里,皇帝下诏任命刘颂为三公尚书。(刘颂)又上书议论律令方面的事情,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年代“元康初”,人名词,比如“淮南王”“杨骏”“三公尚书”,时间名词,“其夜”,连词“又”等内容即可断开。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根据第二节“累迁中书侍郎。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可知,转任黄门郎受重用不是因奉命出使蜀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根据第二节“累迁中书侍郎。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褒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可知,转任黄门郎受重用不是因奉命出使蜀地。

15.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人名“颂”保留,表——上表,报——回复,由是——因为这,除——除去。(2)速——升迁(古今异义词),竟——最终。(3)阙——使……削减,唯——希望,图——考虑。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如“速”;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人名“颂”;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报”“由是”“竟”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刘家世代为名门望族。刘颂年少时就明辨事理,被当时的人称颂。他被推举为孝廉、秀才,他都不去任职。魏文帝任命他为相府属官,奉命出使蜀地。当时蜀地刚刚平定,百姓饥饿,土地荒芜,刘颂上表请求救济,不等朝廷答复就实行赈灾措施,因此被除去官职。

晋武帝即位,任命刘颂为尚书三公郎,(让他)主持法律法令,申昭冤案。刘颂逐渐升任中书侍郎。咸宁年间,皇帝下诏令让刘颂与散骑郎白褒巡视荆、扬地区,因为奉行使命合乎圣意,刘颂转任黄门郎。又担任议郎一职,代理廷尉职责。当时尚书令史扈寅无罪入狱,皇帝下诏让刘颂核查,刘颂据理争论说扈寅无罪,扈寅于是得以免罪,当时的人把刘颂与张释之并论。刘颂在职六年,号称公平。恰逢晋灭了吴国,将领们竞相争功,朝廷派遣刘颂核查此事。判定王浑为上等功,王浚为中等功。皇帝认为刘颂执法不公,将其降为京兆太守,刘颂还没上任,又转任河内。刘颂临出发前,上奏利国的事情,多被采纳。各郡界内多由公家设置水碓,堵塞水流,反而成为灾害,刘颂上表请求拆毁这些水碓,百姓获得了便利。不久,刘颂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期满后,刘颂任淮南相。在任期间,为人严肃,很有政绩。过去修筑芍陂,一年动用数万人,豪强趁机侵吞兼并土地,孤弱贫困的人失去了田地,刘颂让老幼一齐努力,按照功劳分地,百姓都歌颂他平正仁惠。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我们用圆珠笔写字时,圆珠笔可看作一个(“省力”或“费力”)杠杆.其  2020-05-02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冬季在家里洗热水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  2020-05-13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A.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  2020-05-13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1)包饺子时用手捏饺子可捏出漂亮的花纹,这是捏力使饺子  2020-06-10 …

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炒菜时,一掀开锅盖就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  2020-06-30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生活常见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  2020-07-02 …

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观察皆学问:移动电话(手机)就是利用来实现声音信息传递的;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  2020-07-15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小朱观察到汽车应用了大量物理知识.汽车尾部的导流板做成上平下凸的形  2020-07-29 …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1)打开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时,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这是现象;(2  2020-11-05 …

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图三是郑义同学坐公交车回学校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调度信息(车站调度室可  2020-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