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韩信为何不成王(1)

题目详情
韩信为何不成王(1)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引言】在中国历史上,韩信的名字实在是太著名了,就是汉高祖刘邦与他相比,恐怕都要逊色三分.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有三:一是韩信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起自布衣,早年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差点儿被斩首,后来时来运转,遇到了萧何,才得以施展才华.期间,胯下之辱、漂母赐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二是他为刘邦所忌,为吕雉所杀,其悲剧命运令人惋惜.其三就是他犹豫不决,该称王时没有称王自立,为天下的有志英雄扼腕叹息.
在上述的三个原因中,第三个原因似乎不是主要的,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原因,上面的两个原因才显得不同寻常.
韩信为何不称王?为何不成王?为何最终身首异处?为何为后世英雄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事典】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进攻项羽,韩信率兵东进,平定赵、燕二国后,又移兵往东攻齐.大军行至平原渡(今山东西北部),韩信接到探马来报,说汉王遣说客郦食其到齐,已说服了齐王田广归汉.韩信想,郦大夫既已说下齐国,我还有何求?应当回师,助汉王攻打楚王.主意已定,便下令扎营,准备择日回师.
数日后,韩信升帐议事,说明原因,就要下令拔营而归.这时,谋士蒯通出来劝阻,说道:“不可!不可!”韩信问道:“齐王归顺,我改道而返,为什么不可呢?”蒯通说:“将军奉命伐齐,久经周折,才兵至齐国的国境.今汉王遣郦食其使齐,凭一张嘴就说降了齐国,是否真实,尚有疑问.何况汉王并未颁下明令,制止将军,怎可凭一传语,就仓促回军呢?再说,郦食其乃一介儒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能降齐国七十余城,将军带甲数万,转战年余,才得赵国五十余城,试想为将数年,反不如一介儒生,岂不惭愧吗?今为将军计,不如乘齐军无备,长驱直入,扫平齐国.如此,大功才能归于将军.”
韩信闻言,沉吟了片刻,觉得蒯通之言十分有理,但如发兵攻齐,又岂不害了郦食其?当即说道:“你说的虽然有理,但我如果这样做的话,齐国必定杀害郦食其,此事使不得!”蒯通听后,笑道:“将军实在是很讲究恩德的啊!我知道将军不肯负郦食其,但听说郦食其是自荐说齐的,他明知将军正在领兵伐齐,还要如此做,岂不先负了将军吗?”
韩信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勃然而起,即刻调动人马,渡过平原河,直逼历下(今山东济南市西).齐兵无备,被杀得大败.韩信乘胜追击,斩齐将田解,擒华无伤,一路顺风,直至临淄(今山东临淄市)城下.
齐王田广,齐相田横,本已被郦食其说服,同意归顺汉王,忽闻汉兵杀到,不由大惊,急忙召来郦食其,当面斥责道:“我听信你言,本以为可避免刀兵之祸,不想你心怀鬼胎,表面上劝我归汉撤兵,暗使韩信发兵前来,覆我邦家,实在是罪不可赦!”郦食其辩答道:“韩信发兵,是不知齐地实情,愿大王遣一使臣,同我去面见韩信,我定令他就地止兵,撤出齐境.”齐相田横在旁插言道:“到那时,你定会逃之夭夭,我怎能再受你欺骗!”说着,不容郦食其再行辩解,下令将他投入油鼎,烹杀而死.
同年十一月,韩信斩龙且,杀齐王田广,平定了齐国.此时,已拥兵数十万,其实力有举足轻重之势,当时的情形是,韩信背汉降楚则汉亡,助汉攻楚则楚灭,自立则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就引起了楚、汉的重视.
看了 韩信为何不成王(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韩信为人告反,吕后预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谋,给信入贺,即被诛韩信为人告反,吕后预召,恐其不就,乃  2020-05-17 …

据说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刘邦准备重用韩信.据说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刘邦准备重用韩信.但对韩信说:“我给  2020-06-09 …

韩信点兵韩信是秦朝末年汉王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一次,韩信带领1500名将士打仗,战中有四五百人死伤  2020-06-09 …

萧何为什么追韩信?对于韩信,人们常常感叹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韩信悄悄离开汉王刘邦时,萧何为  2020-06-09 …

萧何月下追韩信后,刘邦准备重用韩信.但对韩信说:“我给你一张手帕,你在上面画多少人,我就给你带来多  2020-06-09 …

韩信带兵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3人;站7人  2020-06-09 …

韩信点兵.韩信有一队兵,他想知道有多少人,让士兵排队报数:按从1至5报数,最末一个士兵报的数为1;  2020-07-28 …

计算人数的问题有记载说韩信统率大军,在册兵员26641人,部队集合时,按1~3,5,7报数,每次报  2020-07-28 …

淮阴侯韩信为何入列传?萧何张良韩信一样是高祖推崇的开国功臣,萧何张良都入世家,唯独韩信入列传.虽然韩  2020-12-12 …

刘邦会杀韩信吗?韩信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将已封为齐王的韩信改封为楚王。刘邦伪游云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