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中选段,按要求答题。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①先得我口之所耆②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
阅读下面《孟子》中选段,按要求答题。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①先得我口之所耆②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③,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关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告子上》)
[注] ①易牙: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以精于烹调著称于世。②耆:通“嗜”,喜好。③子都:郑国大夫公孙阏,国中美男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以味觉、听觉、视觉为例,从人类生理感官的共同性出发来论证人类具有共同的善性。
B.“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即圣人比我们普通人早知道内心思想的共同标准。
C.孟子认为“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也是比较正确的。
D.这一段是围绕一个“同”字进行论述的,孟子看到了人类美感的共同性,忽略了人类美感的差异性。
(2)选文中孟子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下列对“有教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会不迟到、与朋友约会准时到达B.对朋友的承诺积极兑现、说 2020-05-17 …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论苏轼赠刘景文,或以此诗与韩退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相似,徒以最是一年春好处句 2020-06-13 …
宋真宗爱晏殊不欺译文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①人.七岁能属文②.景德③初,张知白安抚④江南,以神童荐 2020-06-17 …
阅读下面《孟子》中选段,按要求答题。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①先得我口之所耆②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 2020-07-03 …
殊不知的意思?殊不知是也不知道的意思 2020-07-03 …
殊不知的意思?殊不知是也不知道的意思还是谁不知道 2020-07-03 …
求一下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字的活用和通假字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2020-07-06 …
阅读下面《孟子》中选段,按要求答题。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①先得我口之所耆②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 2020-07-12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毅怪视之,乃殊色也。B.既许而问,则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 2020-11-11 …
“A非B可比”与“A与B不可同日而语”中国跟美国一样幅员辽阔,但国土面积里不毛之地十分广袤,不像美国 2020-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