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与友人书》(清:顾炎武)的译文全篇译文,最好有逐字解释

题目详情
《与友人书》(清:顾炎武)的译文
全篇译文,最好有逐字解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①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②而难成;久处一方③,则习染④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⑤,无车马之资⑥,犹当⑦博学审问⑧,古人与稽⑨,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⑩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11)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12),终无济于天下.
【字词注释】
①选自《与友人书》,作者顾炎武.②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③方;地方.④习染:沾染上某种习气.习:沾染.⑤穷僻之域:贫困偏僻的地方.⑥资:费用.⑦犹当:还应当.⑧审问:详细考究.⑨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⑩庶(sh))几:差不多.(11)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12)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即高柴,春秋卫人;原宪,字子思,春秋鲁人.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诗文翻译】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要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相合,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无济于社会.
这篇短文讲了人们求学的道理.一个人做学问求进取,若不能前进则必然后退.关于“不日进则日退”这一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二是“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三是“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紧接着文章从“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去假设,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有“子羔、原宪之贤”也“无济于天下”.
看了 《与友人书》(清:顾炎武)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课文回顾.武课文回顾.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  2020-06-30 …

文章繁简[清]顾炎武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  2020-07-0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廉耻清顾炎武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  2020-07-07 …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l0多  2020-12-21 …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l0多  2020-12-2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书吴、潘二子事[清]顾炎武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  2020-12-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  2020-12-27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8分)复庵记清顾炎武旧中涓①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②。  2021-01-17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书吴、潘二子事清顾炎武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