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
|
|
解析:
(1) | 昧:冒着。昧死:冒死,古时臣下上书多用此语,以表示敬畏的意思 |
(2) | 两句中的“而”均是连词,第一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第二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 B项两句中的“以”均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广以便 C项两句中的“虽”均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即使” 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不定代词,“有人”、“有的人” |
(4) | ①④⑥均与“正直无私”无关。②③⑤句均能表现他“正直无私”,结合分组情况,答案选D |
(5) | “安排孟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的不是吕元膺,而是朝廷,吕元膺只是反对朝廷这种无原则的做法 参考译文: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形貌瑰伟,姿容秀丽,有才能有见识。历任右司员外郎。外调为蕲州刺史,曾审问囚犯,囚犯中有人告诉他说:“父母在堂,明天是大年初一却不能探望,以此为遗憾。”说完伤心落泪,元膺也很伤心,全部打开了刑具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了他们归还的日期。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会欺骗我呢?”囚犯们果然如期返回。从此强盗们受到感动,深感愧疚,都离开了蕲州。 元和年间,经多次升迁做了给事中。不久又外放为同州刺史。辞行的时候,皇帝趁机询问政事,他的回答详细明畅。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元膺一身正气,敢说真话,应该留在我身边,为什么外放他呢?”李簿、裴珀谢罪说:“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臣等冒死请求留下元膺在身边侍奉皇帝。”不久,兼任皇太子侍读,进封御史中丞。被授予鄂岳观察使。 曾经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不许他登城。他身边的人说:“这是中丞大人。”守城人答道:“夜间辩认不清。”元膺就回去了。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 调到京城做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关系不和,朝廷就调孟阳任散骑常侍,王遂任邓州刺史,诏书中并没有指出谁是谁非。元膺呈上那道诏书,请求指明是非曲直,来显示朝廷惩恶扬善。 江西观察使裴堪审查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贿一案,没经审讯就将李将顺降职。元膺说:“观察使弹劾部刺史,不加审讯,即使他的罪行当诛,也不能成为天下执法的典范。”请求朝廷派御史审查,宰相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见。 吕元膺被选拜东都留守。按照惯例,留守将被赐给旗甲仪仗,轮到元膺做了东都留守,却免了这一规矩。有人上书说:“朝廷正用兵讨伐淮西,东都邻近惟西,减少他的仪仗就会有损他的威望,请求和华州、汝州、寿州的仪仗一样。”皇帝不许,连同三州的仪仗也一同免除了。留守不赐给旗甲仪仗,从这时开始。东都有李师道留下的官邸,邸兵和山棚人密谋叛乱,事情败露,元膺擒获了他们。当初,叛乱发生时,东都人人恐慌,守兵势弱不足仰仗,元膺坐在城门指挥分派,神态安闲自若,人们赖以安定下来。东畿西南通邓州、虢州,川深谷旷,多麋鹿,人们以射猎为业却不从事生产,迁徙不定,都矫健勇悍善于格斗,号称“山棚”。权德舆任东都留守时,想笼络他们,没能实现,至此元膺招募他们为山河子弟,让他们保卫宫城,皇上下诏许可。 改任河中节度使。当时方镇多无原则地纵容,只有元膺坚持正道严格自律,监军和来往办事的宦官,无不敬畏。进京做吏部侍郎。(他)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有宰相的声望,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因病改任太子宾客。为官始终没有过失。死时七十二岁,追赠吏部尚书。 |
求翻译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1),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2),当诣播州(3).子厚泣日:“求翻 2020-06-13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古诗三年为刺史(两首)①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无政在人口。唯向郡城中, 2020-06-14 …
刺猬我们都不敢用手去抓,是因为刺猬浑身都是刺,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就是对人皮肤的大;而对于泥鳅,表面 2020-06-24 …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读下面锋面气旋与锢囚 2020-06-26 …
图1为兴奋性突触结构示意网,图2为刺激轴突A、B后,神经元C的电位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2020-06-27 …
请帮我解释一下这些算命的术语壬水生于午月(癸庚辛):取庚为源,取癸为佐。无庚用辛。庚壬癸三者均无, 2020-07-02 …
求英文译本:1.待你君临天下,怕是为笼囚花.2.待你了无牵挂,怕是红颜已差.3.待你半求英文译本: 2020-07-02 …
大麦的刺芒(R)对光芒(r)为显性,黑稃(B)对白稃(b)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两种 2020-07-14 …
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位点,a、b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下列有关叙述中 2020-07-29 …
下图为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突触,Ⅰ、Ⅱ为刺激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Ⅰ处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