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八月十四,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抛大江①,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②皆具
题目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八月十四,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抛大江①,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②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是日逆风挽船,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③渺然,莲芰④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⑤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⑥入吴尝泊舟于此。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抛大江:在大江里行船。抛,行船。②臼(jiù)碓(duì):舂(chōng)米的工具。
③陂(bēi)湖:湖泽。④芰(jì):菱角。⑤芦藩:用芦苇编的篱笆。⑥汉昭烈:汉昭烈帝刘备。
背景资料: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爱国诗人陆游由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陆游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五个多月,到达夔州任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八月十四,晓,雨。 ②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
③妻子鸡犬臼碓皆具。 ④会见道旁设机。
(2)下列四项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___
A.邑人奇之。B.呼之亦不应。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更欲穷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根据文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作者笔下,刘官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图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请结合背景材料说说这幅图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为官理想?
八月十四,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抛大江①,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②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是日逆风挽船,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③渺然,莲芰④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⑤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⑥入吴尝泊舟于此。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抛大江:在大江里行船。抛,行船。②臼(jiù)碓(duì):舂(chōng)米的工具。
③陂(bēi)湖:湖泽。④芰(jì):菱角。⑤芦藩:用芦苇编的篱笆。⑥汉昭烈:汉昭烈帝刘备。
背景资料: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爱国诗人陆游由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陆游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五个多月,到达夔州任所。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八月十四,晓,雨。 ②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类。
③妻子鸡犬臼碓皆具。 ④会见道旁设机。
(2)下列四项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___
A.邑人奇之。B.呼之亦不应。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更欲穷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根据文中信息回答问题。
①作者笔下,刘官矶周围的自然和社会图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请结合背景材料说说这幅图景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为官理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八月)十四日,拂晓,下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②句意为: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绝类:很相似.
③句意为: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妻子:妻子儿女.
④句意为: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会:恰好.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①句意为:同乡的人认为他很奇特.之:代词,指代仲永
B.①句意为: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之:代词,指代舟中人.
C.①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雄奇壮丽的景象.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①句意为:想要再看个究竟.之:代词,指代小路.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者”:…的地方;“入”,进入;“尝”,曾经.句意为:刘官矾,传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
①社会和谐富饶,生活安闲愉快,人情质朴善良!
②《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表现了作者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答案:(1)①名词作动词,下雨.②很相似.③妻子儿女.④恰好
(2)C.
(3)刘官矾,传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
(4)①社会和谐富饶,生活安闲愉快,人情质朴善良!
②《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表现了作者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①句意为:(八月)十四日,拂晓,下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②句意为: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绝类:很相似.
③句意为: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妻子:妻子儿女.
④句意为: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会:恰好.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A.①句意为:同乡的人认为他很奇特.之:代词,指代仲永
B.①句意为: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之:代词,指代舟中人.
C.①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雄奇壮丽的景象.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①句意为:想要再看个究竟.之:代词,指代小路.
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者”:…的地方;“入”,进入;“尝”,曾经.句意为:刘官矾,传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
①社会和谐富饶,生活安闲愉快,人情质朴善良!
②《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表现了作者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答案:(1)①名词作动词,下雨.②很相似.③妻子儿女.④恰好
(2)C.
(3)刘官矾,传说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
(4)①社会和谐富饶,生活安闲愉快,人情质朴善良!
②《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表现了作者对大同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看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八...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三只木筏运木板910块,第一只木筏比第二只木筏多运30块,第三只木筏比第二只木筏少运20块,三只木 2020-05-13 …
要在一个直径8分米的半圆形木板上取一个最大的三角形,剩多少平方米的木板?要在一个直径8分米的半圆形 2020-05-15 …
高中力学求解用一个力推粗糙表面的两个一模一样的木块,没动,那么两木块之间相对作用力一定为推力的一半 2020-06-06 …
把一根圆木锯成一半(如图,单位:厘米),求这个半圆柱木料的表面积和体积. 2020-06-14 …
力的方向是指什么?是指受力物体运动的方向吗?当斧头把木柴砍成两半时,这个力是木柴发生形变,斧头对木 2020-06-19 …
一正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1000帕,如果将它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半,剩余木块对 2020-07-03 …
如图,某拱桥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4m的半圆,一木船宽4m,空载时木船露在水面上的部分高2m,木船空时 2020-07-10 …
木星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木星的周围又有卫星绕木星公转.如果要通过观测求得木星的质量.需要测量哪 2020-12-16 …
在一块长5米,宽2米的长方形木板上截下一块最大的半圆,半圆形木板的面积是平方米. 2021-01-16 …
一块长方形木板长6分米,宽4分米,从上面截下一块最大的半圆形木板,求半圆形木板的面积.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