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注①子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寄子约
[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___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首联“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这一句中“登高”、“望远”的活动,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重阳节,再加上题目中的“九日”,我们就更加断定本诗写的是重阳节.
(2)本诗中,首联“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便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自己空有登高的兴致,可是登高望远又能如何?这一句,比“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多了一份难言的意绪.
颔联“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便为我们揭示了这种无奈,原来,在思念亲人之余,诗人心中又多了一份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悲慨.对着美丽的花儿,才猛然惊觉自己已青春不再,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看到大雁南归,想起自己游宦在外,思归却归不得,而大雁尚能年年南归,真是人不如物了!
第三联“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颇似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于是,全诗的感情便又在思亲、感叹时间之外,又多了一份伤时念乱和悲秋的意绪,使诗歌表达的感情更加复杂.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尾联“不堪羁宦日,同是阻干戈”,则对前两联来了一次小结,说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
答案:
(1)登高、望远   重阳节.(3分)
(2)“对花惊白发”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3分,结合诗句分析,每点1分,写出3点即可.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译文:
重阳这天趁兴登高,却勾起望远怀人之情不知如何是好.对着美丽的花儿,才猛然惊觉自己已青春不再,岁月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看到大雁南归,想起自己游宦在外,思归却归不得,而大雁尚能年年南归,真是人不如物了!本来因为战乱的缘故,兄弟之间赖以联系的惟一方式就受到了阻隔,偏又遇上这令人伤感的萧萧落叶!自己早已不堪忍受仕途的寂寞和不自由,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纷乱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