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
题目详情
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 c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0%
×100%.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mol•L-1,c(CrO42-)为______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①氨的测定:精确称取w g 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 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 c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 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砖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10−3(c1V1−c2V2)mol×17g/mol |
wg |
10−3(c1V1−c2V2)mol×17g/mol |
wg |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mol•L-1,c(CrO42-)为______mol•L-1.(已知: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通过2中液面调节A中压强,如果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中压力减小,从而稳定压力,
故答案为: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碱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酸性溶液只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所以用Na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放NaOH溶液;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后呈中性,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甲基红为酸性变色指示剂、酚酞为碱性变色指示剂,所以可以选取甲基红或酚酞作指示剂,
故答案为:碱;酚酞或甲基红;
(3)与氨气反应的n(HCl)=10-3V1L×c1mol•L-1-c2mol•L-1 ×10-3V2L=10-3(c1V1-c2V2)mol,根据氨气和HCl的关系式知,n(NH3)=n(HCl)=10-3(c1V1-c2V2)mol,氨的质量分数=
×100%,故答案为:
×100%;
(4)若气密性不好,导致部分氨气泄漏,所以氨气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5)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防止硝酸银分解,用棕色试剂瓶盛放硝酸银溶液;c(CrO42-)=
mol/L=2.8×10-3 mol/L,
故答案为:2.8×10-3;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Co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Co失电子、双氧水得电子,CoCl2•6H2O、NH4Cl、H2O2、NH3发生反应生成[Co(NH3)6]Cl3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
故答案为:+3;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故答案为:当A中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碱只能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酸性溶液只能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所以用NaOH标准溶液确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碱式滴定管盛放NaOH溶液;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恰好反应后呈中性,可以选择酸性或碱性变色范围内的指示剂,甲基红为酸性变色指示剂、酚酞为碱性变色指示剂,所以可以选取甲基红或酚酞作指示剂,
故答案为:碱;酚酞或甲基红;
(3)与氨气反应的n(HCl)=10-3V1L×c1mol•L-1-c2mol•L-1 ×10-3V2L=10-3(c1V1-c2V2)mol,根据氨气和HCl的关系式知,n(NH3)=n(HCl)=10-3(c1V1-c2V2)mol,氨的质量分数=
10−3(c1V1−c2V2)mol×17g/mol |
wg |
10−3(c1V1−c2V2)mol×17g/mol |
wg |
(4)若气密性不好,导致部分氨气泄漏,所以氨气质量分数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5)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防止硝酸银分解,用棕色试剂瓶盛放硝酸银溶液;c(CrO42-)=
1.12×10−12 |
(2.0×10−5)2 |
故答案为:2.8×10-3;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则其化学式为[Co(NH3)6]Cl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Co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反应中Co失电子、双氧水得电子,CoCl2•6H2O、NH4Cl、H2O2、NH3发生反应生成[Co(NH3)6]Cl3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双氧水易分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
故答案为:+3;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温度越高过氧化氢分解、氨气逸出.
看了 某小组以CoCl2•6H2O...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中化学介绍了几种物质稳定性的概念?这一方面一直晕乎乎的看题目似乎有氢化物稳定性 氢化物的酸性 最 2020-05-16 …
ISO/IEC 9126软件质量模型中第一层定义了六个质量特性,并为各质量特性定义了相应的质量子特性 2020-05-26 …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2020-07-07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H+)等于1×10-7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B.任何浓度的溶液 2020-07-21 …
德国哲学家康德对人的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又为人类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大门。以下关于康德的叙述不正确 2020-11-02 …
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DD、Dd的豌豆(两性花)种子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的玉米(单性花)种子, 2020-11-02 …
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三十年前效果差,其原因是A.环境污染严重B.青霉素选择了抗药性变异的病菌 2020-11-02 …
帮忙翻译一下,不要软件翻译的通过做磺胺醋酰钠的合成实验,掌握了其物理化学性质,了解到用控制pH、温度 2020-11-20 …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2020-12-04 …
2009年8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INl流感的实践过程和科学证据。其中很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