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讲解,习题及答案.尤其是疑问和讲解,

题目详情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讲解,习题及答案.
尤其是疑问和讲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名句]幸生无事之时也
[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释] 这是一篇记游文字,其主题却是歌颂北初推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
文章在记叙中插入议论,回顾战争年代,对照当前的和平景象,从而要求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激发起感恩报德的思想,最后归结到亭子命名的原因.
〔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春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都 看过,很爱这里的风景.由于这样,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此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剧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来的老年人已经死光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宝刀不老耕田各地和穿衣吃饭,欢乐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妻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双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因此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练习题一、1.D
2.①喜欢滁州地方偏僻而政事简略,又爱这里的人习惯于安适清闲.②又幸好当地百姓为他们获得丰收的年景而高兴,因而爱和我一同游玩.
3.夫宣上因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
4.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5.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和美快乐,作者又与民同乐,所以以此命名.
6.与民同乐
练习题二1.①向四周看 ②统一 ③从前 ④写
2.①水源之上是丰山,高耸突立;水源之下是幽谷,深远而不可测;中间有一股清泉,向上喷涌而出.②仰头观看山景,俯首聆听泉声,春天拾取幽雅的香花而夏天庇荫于高树之下,秋有冰霜,冬有冰雪,雕刻出清丽灵秀,四季的景象,没有不可爱的.
3.时刻关注国家治安百姓安乐的社会责任感.
4.议论 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乐其岁物之丰”“安此丰年之乐”
5.作者贬官治滁州时 醉翁亭记
6.宣上恩德,与百姓同乐丰年.
练习题三、1、C(幸:有幸)
2、B(A第二年/即将来到的一年;B项 “干戈”指代“战争”,与今义相同;C消除、磨损/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或虚度时间)D孤寂的样子/冷淡的样子;
3、D(A顺承/因果;B的/它;C那/其中的;D中“而”均作并列连词)
4、D(作者围绕“丰乐”二字渲染氛围)
5、①以往的险要地势,都逐渐地铲除消失了.百年之间,太平无事,所见到的景象只是山高而水清.
②采摘芬芳的鲜花,憩息在树阴之下,风霜冰雪之时,更显得清秀,一年四季的美景没有不招人喜爱的.
看了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讲解...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丰乐亭记的问题1.解释括号里的词.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B.修尝(考)其山川C.而(  2020-05-21 …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2020-06-29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  2020-07-16 …

文言文的句式问题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3句不同的是()A.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赢洲之山B.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  2020-11-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  2020-11-02 …

1.概括文字的大意2.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的译文3..以籁,劳,逸写成语4.文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人在亭中  2020-11-27 …

求解答过程:阅读下面这篇古文(节阅读下面这篇古文(节选),回答文后问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  2020-12-11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3分。黄州快哉亭记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  2020-12-17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阅读下面文字,芳容至孝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