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是描写秋天的古诗吗
题目详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是描写秋天的古诗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鉴赏】
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诗直接以夸张渲染气势: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巍华岳五千仞,上与天齐.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却沦陷“胡尘里”,又是一年过去,王师在哪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多少悲愤,多少辛酸.诗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浑壮阔,格调又是如此的苍凉悲壮.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胡尘: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
5.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译诗、诗意】
三万里的黄河呵向东注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呵上摩青天.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一年又一年!黄河那么长,滚滚向东流入大海,华山那么高,快要碰到蓝天.可是美丽的山河被敌人占领着,北方的老百姓天天在等待着宋朝的军队打回去,赶走敌人.等了一年又一年,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
【鉴赏】
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诗直接以夸张渲染气势:滚滚黄河奔流三万里,东入大海;巍巍华岳五千仞,上与天齐.但如此之大好河山,却沦陷“胡尘里”,又是一年过去,王师在哪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多少悲愤,多少辛酸.诗的意境是如此的雄浑壮阔,格调又是如此的苍凉悲壮.
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尘”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立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长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大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看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写出了怎样的气象秋词其二中对秋和春进行了对比他们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对二者的 2020-05-23 …
罗兰《写给秋天》,1从秋的明悟与智慧中,你悟出了人生的什么哲理?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其 2020-05-23 …
图一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纸图二写有文字的西汉麻纸图三蔡侯纸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记者招待会上,张 2020-06-27 …
对《琵琶行》诗句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 2020-07-06 …
秋天是一个大词答案秋天是一个大词钱红莉所有的季节里,秋季最能激发人们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之情.文章以石 2020-07-07 …
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慌本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简要概括。请从抒情的角度竹枝词十 2020-07-11 …
叶字排第二含有秋字的成语? 2020-07-24 …
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地满红花红满地天连碧水碧连天2、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 2020-08-03 …
写弈秋对两个学棋人的评价的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2020-11-26 …
读读写写。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凉爽的秋风吹进了校园。秋天吹落了校园中树木的叶子,地上铺满了金黄的枯叶。 20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