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卖蚯蚓的人汪曾祺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5分)
卖蚯蚓的人
汪曾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刺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
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我在玉渊潭散步,经常遇见的还有两位,一位姓乌,一位姓莫。乌先生在大学当讲师,莫先生是一个研究所的研究员。乌先生听我和卖蚯蚓的闲谈,问我:
“你为什么对这样的人有兴趣?从价值哲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人属于低级价值。”
莫先生不同意乌先生的意见:“不能这样说。他的存在就是他的价值,你不能否认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说明他存在的意义。你不能否认他也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哪怕是极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维持生态平衡一样,社会也需要有生态平衡。从某种意义说,这种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需要的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呼啸着前进的、身上带电的人!而这样的人是历史的遗留物。这样的人生活在现在,和生活在汉代没有什么区别,——他长得就像一个汉俑。”
我不得不承认,他对这个卖蚯蚓人的描绘是很准确且生动的。
乌先生接着说:“他就像一具石磨。从出土的明器看,汉代石磨和现在没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是原子时代一一”
莫先生抢过话来,说:“原子时代也容许有汉代石蘑,石磨可以磨豆浆,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浆!”
他们争执不下,转过来问我什么看法。
我说:“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这样的人在北京还不少。他们的成分大概可以说是城市贫民。捡破烂的、捞鱼虫的……我对他们都有兴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用你们的话说,是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我所倾心的是现象。我不善于作抽象的思维。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你们可以称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个卖蚯蚓的粗壮的老人,骑着车,吆喝着‘蚯蚓——蚯蚓来!’不是一个丑的形象。
——当然,我还觉得他是个善良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至少不是社会的蛀虫。”
(选自《汪曾祺全集·小说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说明卖蚯蚓的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经风霜但是身体强健。
B.四十几块的退休金加上卖蚯蚓的钱,卖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块钱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会贴补儿女一点。
C.乌先生认为卖蚯蚓的人“长得就像一个汉俑”,这个比喻形神兼备,既写出人的外貌特征,又评价了他存在的价值。
D.“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这句话表明卖蚯蚓的人既用心又会赚钱。
E.这篇文章平铺直叙,情节比较简单,波澜不大;主要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小题2:文中卖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简析“我是一个生活现象的美食家”这句话的含意。(6分)
小题4:乌先生和莫先生对话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
小题2:①质朴豪爽:卖蚯蚓时,随手一抓,有时添几条;②吃苦耐劳、自食其力:挖药材、卖蚯蚓,自己挣钱养活自己;③积极乐观:生活在社会底层,却能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④勤学好问:向街坊学习药材知识等。(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对这个世界,作者所倾心的是生活现象,想描绘各种人的生活;②对人,不关注其存在价值,而更多地关注并发现其审美意义;③作者一直在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他从老人身上发现了人性之美;④作者借此来对具有高低贵贱的等级观念的乌先生之类人予以婉讽。(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4:从内容上讲:①这是两人对于卖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现了不同人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认识。
②作者借此二人的议论,突出了“我”对老人人性美的关注与认识。③批评乌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态度及其等级观念,暗示出不应轻蔑社会下层人民的意思。④把卖蚯蚓的老人与乌先生、莫先生进行对比,批评泛泛空谈的现象,倡导对生活现象进行审美。(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从形式上讲:承上启下。承上:接续了“我”与卖蚯蚓人对话的情节。启下:引出了“我”对生活现象的评说,从而突出文本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青玉案》阅读.青玉案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2020-05-13 …

如图为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1)一粒玉米种子能长成一株玉米植株,玉米种子中的幼小生命体是.(2)  2020-05-13 …

玉门,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油田.然而,现今的玉门,石油枯了,人口少了…如图为玉门位置示意图.阅读材料  2020-05-15 …

一个商贩沿街叫卖:”好消息!好消息!玉米换大米!2.5斤玉米换1斤大米!“一个农妇听见叫卖声后,提  2020-05-16 …

观察如图玉米种子的结构,完成下列问题:(1)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能萌发长成一棵玉米植株,其奥妙在于玉  2020-05-16 …

卷一玉部瑾瑾瑜,美玉也.从玉堇声.居隐切.从玉堇声是不是读作玉堇的jin声,  2020-06-15 …

玉门,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油田。然而,现今的玉门,石油枯了,人口少了……下图为玉门位置示意图。阅读材  2020-06-18 …

玉门,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油田。然而,现今的玉门,石油枯了,人口少了……图9为玉门位置示意图。阅读材  2020-06-18 …

阅读香甜我从小爱吃玉米.玉米棒清脆可口,玉米粒又香又甜,可我家没种玉米,看到人家捧着玉米说笑的时候  2020-06-26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  2020-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