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___。
(2)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___。
(2)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3)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诗歌的押韵偶数句是肯定押韵,奇数不论,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本诗押韵的字有:消、骄、桥、摇、寥(1 分,多写或少写均不得分)
(2)B 这首诗着重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友人的惆怅之情没有具体表现.
(3)本题的答题角度、答题区间都很明显.作答时,结合诗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分析“虚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体现的情感.
答案:
(1)消、骄、桥、摇、寥(1 分,多写或少写均不得分)
(2)B ( 3 分,这首诗着重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友人的惆怅之情没有具体表现)
(3)颔联第一句想象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寺庙时隐时现的景象,暗示友人行程的遥远与艰辛(l 分);第二句实写眼前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表达不舍之意(1 分).两句合起来以虚衬实(1 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1 分).
参考译文: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赏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2)B 这首诗着重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友人的惆怅之情没有具体表现.
(3)本题的答题角度、答题区间都很明显.作答时,结合诗句“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分析“虚实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分析其表达效果及体现的情感.
答案:
(1)消、骄、桥、摇、寥(1 分,多写或少写均不得分)
(2)B ( 3 分,这首诗着重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友人的惆怅之情没有具体表现)
(3)颔联第一句想象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寺庙时隐时现的景象,暗示友人行程的遥远与艰辛(l 分);第二句实写眼前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表达不舍之意(1 分).两句合起来以虚衬实(1 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1 分).
参考译文:
和煦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积雪大半已消融,解冻的路面布满泥泞,经冬的野草茁出了新芽,原野上一片青葱,马声洪亮,催促主人上路.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你的志向像鸿雁一样鲜明,踌躇满志,而我的心情却像悬挂在空中的旗帜般空虚.我们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我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赏析: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看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圆柱形容器里有水,里面放一个物体,物体漂浮,那么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怎么算?如果沉底和悬浮呢?如果上 2020-05-14 …
口如什么,不是口若悬河口如()四个字的,听说过口若悬河,口如什么呀?快阿1楼的莫乱答 2020-06-02 …
比喻的成语呆若木鸡心如刀割光阴似箭胆小如鼠冷若冰霜暴跳如雷稳如泰山寿比南山欣喜若狂挥汗如雨口若悬河 2020-06-14 …
鹅毛大雪,火冒三丈,训(诉去掉单人旁),琢磨,寒冬腊月,全然不顾,浑汗如雨,光彩夺目,光芒四射我现 2020-06-21 …
承受均布荷载的矩形截面悬臂梁如图已知b=110mm,h=150mm材料的容许应力[σ]=80Mpa 2020-07-28 …
用一根长为L的轻质细绳将一画框分别用两种方法对称悬挂在墙壁上.第一种方法用单股绳悬挂,如图甲所示; 2020-07-29 …
找两个相同的瓶子,内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球悬浮,如图 2020-08-03 …
(1)苦口对良药正如逆耳对()(2)虚心对进步正如骄傲对()(3)成功对喜悦正如失败对()(4)峭壁 2020-11-04 …
英语重写句子的方法?(好的加100悬赏分)(好的加100悬赏分,如果不够尽管提出来悬赏分不是问题,最 2020-11-26 …
泉州开元寺(如图)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公元738年,皇帝诏令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