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
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B.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C.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D.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疏广勤奋博学。他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与侄子疏受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疏广深知止退。皇太子初学有成,他认为已经宦成名立,要求疏受一起归老故乡,否则以后肯定会后悔。
C.疏广不留钱财给子孙。还乡以后,每日毫不吝惜地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
D.疏广希望子孙自食其力。子孙请长者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认为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衣食无忧,与平常人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
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 徙:调职。 |
B.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 | 谒:进见。 |
C.居岁余 | 居:居住 |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 窃:私下。 |
A.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B.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C.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D.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疏广勤奋博学。他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与侄子疏受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疏广深知止退。皇太子初学有成,他认为已经宦成名立,要求疏受一起归老故乡,否则以后肯定会后悔。
C.疏广不留钱财给子孙。还乡以后,每日毫不吝惜地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
D.疏广希望子孙自食其力。子孙请长者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认为只要尽心尽力就可以衣食无忧,与平常人一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居:经过,过了.用在表示时间的词前,表示经过了多长时间.
(2)D句子译为: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他们招来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众人”是后面句子的主语,在其前面停顿,故排除BC.“子孙”是前面句子“教化”的宾语,在其后面停顿,故排除A.
(3)B“否则以后肯定会后悔”错,“惧有后悔”的意思是“恐怕有后悔的时候”,他认为如果不适时功成身退,那么将来发生祸患,就悔之晚矣,因此不是“肯定会后悔”之意.
(4)①“数”,多次;“几所”,多少;“趣”,催促;“共具”,供养酒食.译为: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家人卖掉金银供养酒食.
②“损”,削弱;“益”,增多.译为: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答案:
(1)C
(2)D
(3)B
(4)①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家人卖掉金银供养酒食.
②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翻译: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 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 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 其兄之子疏受崇尚礼仪谦恭谨慎,思维敏捷善于言辞. 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
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疏广任太子太傅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 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我们官位已到二千石,功成名就疏广,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
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 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 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完(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他们招来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2)D句子译为: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他们招来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众人”是后面句子的主语,在其前面停顿,故排除BC.“子孙”是前面句子“教化”的宾语,在其后面停顿,故排除A.
(3)B“否则以后肯定会后悔”错,“惧有后悔”的意思是“恐怕有后悔的时候”,他认为如果不适时功成身退,那么将来发生祸患,就悔之晚矣,因此不是“肯定会后悔”之意.
(4)①“数”,多次;“几所”,多少;“趣”,催促;“共具”,供养酒食.译为: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家人卖掉金银供养酒食.
②“损”,削弱;“益”,增多.译为: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答案:
(1)C
(2)D
(3)B
(4)①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家人卖掉金银供养酒食.
②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翻译: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 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 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 其兄之子疏受崇尚礼仪谦恭谨慎,思维敏捷善于言辞. 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
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疏广任太子太傅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 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我们官位已到二千石,功成名就疏广,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
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 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 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完(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而使他们招来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企业网络管理员需要设置一个子网掩码将其负责的 C 类网络 211. 110. 10.0 划分为最少 2020-05-24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B.广兄子受, 2020-06-08 …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 2020-06-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广三子,曰当户,椒、敢,皆为郎。当户蚤死,有遗腹子陵,陵字少卿,少为侍 2020-06-2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 2020-06-30 …
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B.广兄子受,好礼恭谨 2020-07-08 …
我国曾经广为流传一个口号:“少生孩子多种树,少养孩子多养猪.”这个口号的主要目的是在宣传下列哪个政 2020-07-27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 2020-11-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 2020-11-13 …
关于小六数学广角的问题1.口袋里有5种不同颜色的珠子,每种都有100个,要想保证从袋中摸出3种不同颜 2020-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