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

题目详情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了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子贡同孔子虽然也是社会上层人士,但他们都不是社会的直接管理者,他们在讨论社会管理问题时是学术性的,认为社会管理者要想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立足于取信于民是根本.“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是理想的状态,如果不能同时满足,前两者可以暂时放弃,但取信于民是永远不能放弃的.而季康子是鲁国的执政,是社会的直接管理者,他向孔子提出的是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如果孔子以前面那种学术讨论的理想状态来回答季康子的问题就脱离实际了,也会让季康子觉得孔子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论语》同问异答的情形并不少见,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对象给予不同的回答,是回答具有针对性的表现.对于为什么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回答,孔子也曾进行明确解释.比如有一次子路问孔子“闻斯行诸”,孔子回答“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接着冉有又向孔子问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孔子却回答“闻斯行之”.一旁的公西华就感到疑惑了,问道“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回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因为子路与冉有的性格不同,所以孔子因材施教,给予他们不同的答案.
看了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子贡云:‘出言陈词,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诗》云:‘词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者,人之所以自  2020-04-25 …

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视之.苗则搞矣.1  2020-06-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  2020-06-27 …

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  2020-07-05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阅读  2020-07-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  2020-07-25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2020-07-29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一则子曰:“圣人吾不得见而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见  2020-12-22 …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7分)甲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子贡问:  2021-01-16 …

古代中国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仍然有着深刻启示,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子贡问政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