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移居东村作王庭珪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1)请简要赏析颈联“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1)请简要赏析颈联“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赏析诗句,主要从手法、内容和情感方面进行思考.这两句是在写景,所以首先从描写角度进行分析.“鸟不住啼天更静”以动衬静,“鸟啼”是听到的,“花多”是看到的,所以是视听结合.分析效果时,要从表情达意方面进行分析;
(2)解答本题,首先阅读全诗,把握诗歌的内容,进而分析诗人的情感.本诗为山水田园诗,描写了东村的幽静之景,体现了诗人对此的喜爱之情;同时,本诗也写到了东村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解答时,先概括出情感,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鸟儿不停地啼叫,显出环境的幽静;居处偏僻,花开较晚.(1分)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以动衬静)和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僻远,(2分)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村居环境的喜爱,对远离尘世的村居生活的满足.(2分)虽然东村地处偏僻,但鸟啼天静,翠竹娟娟,作者对此十分喜爱.(1分)诗人并不嫌弃茅屋的低小,简陋的土床也可以醉酒而眠,表现出诗人对远离尘世生活的满足.(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这首诗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全诗写了东村极其幽静的境界,抒发了移居这里的快感,含蓄曲折,耐人寻味.
诗人为了表现出幽静来,首先从东村远离城镇写起.用一个“深“字和一个“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这就描出大体的轮廓.其次用绝低小的茅屋和土床,营造了远离市镇的生活环境,以说明其极其幽僻.第三用“花多晚发“.白居易有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地之偏自不待言.第四用隔着翠竹和数亩田的西泉寺故址.古人云:“天下名山等占尽“,寺庙多远离人居,乃偏中之偏.这样层层推进,多角度,多侧面地将村“幽“非常全面,非常深入地表现了出来.在这“幽“当中,自然也就隐含着“静“,但还不够,诗人又用了反衬法,以“春山一路鸟空啼“式的写法把“静“更彻底地表现出来.全诗只用描写,不用赞叹,任何赞叹都是苍白无力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
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
3)颈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1)赏析诗句,主要从手法、内容和情感方面进行思考.这两句是在写景,所以首先从描写角度进行分析.“鸟不住啼天更静”以动衬静,“鸟啼”是听到的,“花多”是看到的,所以是视听结合.分析效果时,要从表情达意方面进行分析;
(2)解答本题,首先阅读全诗,把握诗歌的内容,进而分析诗人的情感.本诗为山水田园诗,描写了东村的幽静之景,体现了诗人对此的喜爱之情;同时,本诗也写到了东村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解答时,先概括出情感,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鸟儿不停地啼叫,显出环境的幽静;居处偏僻,花开较晚.(1分)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以动衬静)和视听结合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僻远,(2分)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村居环境的喜爱,对远离尘世的村居生活的满足.(2分)虽然东村地处偏僻,但鸟啼天静,翠竹娟娟,作者对此十分喜爱.(1分)诗人并不嫌弃茅屋的低小,简陋的土床也可以醉酒而眠,表现出诗人对远离尘世生活的满足.(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这首诗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全诗写了东村极其幽静的境界,抒发了移居这里的快感,含蓄曲折,耐人寻味.
诗人为了表现出幽静来,首先从东村远离城镇写起.用一个“深“字和一个“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这就描出大体的轮廓.其次用绝低小的茅屋和土床,营造了远离市镇的生活环境,以说明其极其幽僻.第三用“花多晚发“.白居易有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地之偏自不待言.第四用隔着翠竹和数亩田的西泉寺故址.古人云:“天下名山等占尽“,寺庙多远离人居,乃偏中之偏.这样层层推进,多角度,多侧面地将村“幽“非常全面,非常深入地表现了出来.在这“幽“当中,自然也就隐含着“静“,但还不够,诗人又用了反衬法,以“春山一路鸟空啼“式的写法把“静“更彻底地表现出来.全诗只用描写,不用赞叹,任何赞叹都是苍白无力的.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爱赏,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
1)首联写避地东村,“避“字点明了作者对尘世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生活的主动回归.
2)颔联表现作者不汲汲于物质追求,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仍感满足.
3)颈联表现対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4)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金陵怀古王珪古诗翻译 2020-06-13 …
《我爱这土地》诗中鸟儿歌唱的对象有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2020-06-28 …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20题。(12分)东都平,太宗入 2020-06-29 …
我爱这土地1.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歌唱什么?2.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土地的什么情感 2020-07-03 …
泥土,这首诗,作者以“泥土”为题,有什么含义?这首诗的意思?作者是鲁黎. 2020-07-17 …
9.“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2020-08-03 …
诗人杜甫在其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卷的物理含义 2020-11-29 …
在线求指导:《我爱这土地》诗中有《我爱这土地》诗中有两句诗经常被引用,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是 2020-12-12 …
在“脚踏一方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下面是我国有关“ 2020-12-21 …
我爱着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关系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