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中国最高的大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是那条河
题目详情
中国最高的大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是那条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村出中国境.水能蕴藏量丰富,在中国仅次于长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
中文名:
雅鲁藏布江
外文名:
Brahmaputra River
雅鲁藏布江(英文名:BrahmaputraRiver)——世界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在藏语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
雅鲁藏布江周围环境照片(12张)
水”,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约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以中国境内长度来说为中国第5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以水量来说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河(仅次于恒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rje mag.yang vdzoms),上游称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境,经过中国和印度有争议的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1]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南段地区形成巨大的谷地,是我国重要的青稞产地,进入印度后,称其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重要的茶叶产地.
每到夏季时是雅鲁藏布江的汛期,其主要补给来源是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和来自西南方向的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编辑本段名称来源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
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三条支流汇合后至里孜一段统称马泉河,但在扎东地区也有称该江为达布拉藏布,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河之意.拉孜地区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达卓喀布,藏语意为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
曲水一带地方,藏语叫雅鲁,该江流至山南一带叫雅隆(因山南地区有条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称这条河流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区念作雅鲁,因为“鲁”藏语确切语音称“隆”,意即从曲水以上流经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总称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20张)
编辑本段资源概况
雅鲁藏布江干流河谷沿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流域呈东西向的狭长带,支流多而短小,较大支流有拉萨河、
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拉喀藏布、尼泽曲、年楚河等.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其中萨噶以上称马泉河,上游河床海拔3,950米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则拉为中游,支流众多,流量增大,河谷展宽,气候温和,水利条件较好,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下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中,在南迦巴瓦峰附近河流流向骤然由东流折向南流、再转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马蹄形大河湾,著名的底杭峡为世界最大峡谷之一.截止国境线年径流总量为1,100亿立方米,洪水由暴雨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水量丰富,落差大而集中,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其水电资源优秀,但是为了生态平衡和完好保护自然瑰宝不宜过分开发.
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最后于巴昔卡(现为印度占领)附近流出国境,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它流出国境处的年径流量为1400亿立方米,次于长江、珠江,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水能蕴藏量达7911.6万千瓦,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河床一
雅鲁藏布江
般高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干流依自然条件、河谷形态及其流程变化,可划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连绵的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这幅美丽的图景,就是上游马泉河地区的写照.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区,由高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这里是最优良的冬春牧场.马泉河谷地的上段,茫茫草地还是一个动物乐园,有藏羚羊、岩羊、野驴、野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种动物.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源头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
雅鲁藏布江
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谷地呈一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与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狭长,南北窄短.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宽度只有290公里.
194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河源区,经过深入研究,得出杰马央宗曲为正源的正确结论.源头海拔5590米,河源区由杰马央宗曲和库比藏布两河组成.在两河源头有杰马央宗冰川、夏布嘎冰川、昂若冰川、阿色甲果冰川等,构成巨大的固体水库.由于冰川退缩成大面积冰碛物,谷地呈浅“U”形.杰马央宗曲冰峰林立,拥抱着谷地.冰峰上面冉冉升起的云雾,像透明的羽纱在半空中轻轻地飘动.
上游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宽谷中的马泉河就像一条银色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弯弯曲曲把无数晶莹夺目的小湖泊穿缀在一起,一直挂到那缎带上.这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这幅美丽的图景,就是上游马泉河地区的写照.
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区,在帕羊以下河谷两侧是由高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景观,这里是最优良的冬春牧场.在帕羊以上,沼泽化草甸由温变干,渐趋消失,坦荡的谷地出现一片针茅草原景观,广泛分布着紫花针茅和蒿子,呈现一片黄绿色的景象.这里是上游地区主要的夏季牧场.
雅鲁藏布江自然形态照片(5张)
马泉河谷地的上段,由于人烟稀少,茫茫草地还是一个动物乐园,有藏羚羊、岩羊、野驴、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种动物.广漠无际的河谷草地上,还散布着排排巨大的黄灰色新月形沙丘,沙丘垂直于风向,多的地方,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这些沙丘是冬春旱季马泉河枯水季节裸露的河沙,在经常的西风作用下搬运堆积起来的.
中游
从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河长1293公里,集水面积163951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这里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游河段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在宽谷段,谷底宽达2~8公里,水面宽100~200米,有河漫滩,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阶地.水流平缓,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两侧山地俯瞰宽谷,但见蓝绿色的江面和金光灿灿的沙洲相间,构成特有的辫状水系.在峡谷段,河谷呈“V ”型,两岸山体陡峻,谷底宽50~100米,水流湍急.两岸陡壁悬崖,中间流急浪高,水势奔腾咆哮,谷坡以崩塌为主的物质移动十分强烈.最有名的是桑日县的加查峡谷,长42公里,宽只有30~40米,落差竟达300多米.在加查峡谷中,由于坚硬的基岩和横向断裂的作用,或由于大块崩石的堵塞,河床分别在增和尼阿日喀等两处形成相对高4.8米和5.2米的瀑布.在这里,江流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流而下,激起一串串乳白色的浪花和水雾,使人惊心动魄!这类峡谷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而且在峡谷的两口往往有平坦的阶地存在,加上与峡谷相串联的宽谷盆地地形,为水能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集中了雅鲁藏布江的几条主要支流,如拉喀藏布、牟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这些巨大的支流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水量,而且提供了宽广的平原,如拉喀藏布下游河谷平原、日喀则平原、拉萨河谷平原、尼洋河林芝河谷平原等.这些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宽2~3公里,最宽可达6~7公里,沿河长可达数十公里.这里水利灌溉和机械化条件都较优越,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基地和高产稳产农田的发展场所.
雅鲁藏布江一景
雅鲁藏布江中游还是西藏一些重要城镇的所在,如自治区首府、“日光城”拉萨.第二大城市古城日喀则,具有抗英斗争光荣历史的英雄城市江孜,新兴的工业城市林芝八一镇,山南重镇泽当等等,都坐落在流域内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成为西藏工农业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雅鲁藏布江哺育着两岸百十万英勇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历来以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绘绣着这壮丽的山河.
下游
派乡到巴昔卡附近为下游段,河长496公里,集水面积49959平方公里.河流从米林县里龙附近开始逐渐折向东北流,经派乡转为北东流向至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经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弯顶部两侧,有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和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从南迦巴瓦峰到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
雅鲁藏布江河谷
(海拔115米)的雅鲁藏布江的水面垂直高差达到7667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段.从峰顶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到谷地的热带,构成了垂直地带.大拐弯峡谷历来以它的雄伟峻险和奇特的转折而闻名于世.那里的雅鲁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开的狭缝里一样.谷底是呼啸奔腾的急流,河床滩礁棋布、乱石嵯峨.在下游,像这类峡谷一个接着一个,千回百折,山嘴交错,层峦迭嶂;峡谷两侧山坡是森林密布,满坡漫绿,看来又是那么幽深秀丽.它那连绵的峰峦和不尽的急流相结合,构成一幅壮丽动人的画面.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从派乡到墨脱县希让河长220多公里的河段内,河床下降了2200米,平均1公里内跌落10米多.奔腾的江流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这里不但蕴藏着充沛的水力资源,而这大拐弯峡谷的地貌形成,又为丰富的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条件.初步计算,大拐弯峡谷中的水力资源要占整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的2/3以上,其水能的单位面积蕴藏量在世界同类大河中是少见的.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墨脱县,沿江狭长分布,就像镶嵌在峡弯中的一块绿色的翡翠,是有名的“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这里随着河流的降低,南来的湿润气流已能沿河谷长驱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因此这里的河谷低地具有稻谷飘香、绿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这里还是中国动物界的一个宝库,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含沙量最低的大河之一,流水对陆地的侵蚀平均每年只有93吨/平方公里.奴下观测站多年的平均含沙量只有0.28公斤/立方米.含沙量虽小,但由于径流量丰富,所以输沙量颇大.在奴下站1964年实测最大年输沙量为4620吨.
雅鲁藏布江一泻千里,它的中上游河谷却始终严格地保持着东西方向,只是到了它的下游又突然作奇特的转
雅鲁藏布江
折,形成大拐弯峡谷.并且,它的一些主要大支流如年楚河、拉萨河等又一反常态,呈反向注入干流.所有这些现象,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通过考察,雅鲁藏布江的形成主要是适应断裂构造的结果.它的中上游沿岸断续出现一系列超基性岩体,它们是深层岩体沿断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结果.同时,沿江两侧地层时代不同、产状不连续,一些地方还发现有混杂岩等等,地质上认为,雅鲁藏布江是坚固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的巨大地缝合线,下游大拐弯一带当时处在碰撞地带的东北隅,因而碰撞缝合线就有转折并密集于它的附近.因此,雅鲁藏布江主流中上游是适应东西向深大断裂构造发育的,其下游是适应着构造转折而变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适应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的结果.雅鲁藏布江是严格适应断裂构造而发育的一条构造河谷,这种严格适应构造发育的情况在世界河流中是罕见的.
天上有一条银河,地上有一条天河.被称为“天河”的雅鲁藏布江,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又将冰液玉桨带向藏南谷地,使这一带花红草肥.繁衍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创造出绚丽灿烂的藏族文化,这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雅鲁藏布江孕育出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其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林芝、墨脱为代表.在林芝县和墨脱县曾采集到石器、陶片、斧、锛、凿等类遗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藏各地形成了许多部落.公元前3世纪左右,聂赤赞普作为
雅鲁藏布江
雅砻部落的首领第一次以赞普(意为王)的身份出现在西藏历史上,建立了部落奴隶制的吐蕃王国.
雅鲁藏布江不仅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人.汉、藏交流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是文成公主和蕃、金城公主西嫁与唐蕃会盟碑三件大事.它们充分说明了汉、藏人民及其文化各具特点又相互影响融合的血肉关系.
藏族崇佛教普遍而又诚笃.崇佛信教,必有寺庙.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寺庙林立,无论是在峡谷溪涧之旁,还是深山野岭之中,都可听到悠悠的古刹钟声.在众多的寺庙宫观中,布达拉宫与扎什伦布寺,是最有代表性的.
雅鲁藏布江流域富饶美丽,它哺育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它是藏族人民文化的摇篮.作为一条“天河”,雅鲁藏布江给西藏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编辑本段资源开发
水能蕴藏量
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按平均流量估算,仅干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蕴藏量为9,000多万千瓦.
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5条,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萨河河流最长、集水面积最大;帕隆藏布年径流量最大.
雅鲁藏布江奔流在世界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及冈底斯山和念青
雅鲁藏布江及岸上风光
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藏南谷地上.上游水道曲折分散,湖塘星罗棋布,水清澈见底,两岸草类丰盛,格外艳丽悦目.中游汇集了众多的支流,水量充沛,江宽水深,为高原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世界最高的通航河段.下游河段,则江水滔滔,在逐渐折向东北流后,骤然急转南流,在大拐弯处形成著名的底项大峡谷,这里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响声隆隆,蔚为壮观.在大峡谷隐秘深处,生活着为数不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在崇山峻岭的密林和雪山中,有多条险路可以深入进去.如能历尽艰辛走进去,体验"炼狱"般的经历,可看到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雄姿和特殊的少数民族风情.
藏木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
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下段的藏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5.007亿千瓦时,已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1月18日截流成功,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由于是西藏开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藏木水电站从开始施工,就格外引人瞩目.它的建设会给当地生态环境、文化、自然景观带来哪些变化?对地处下游的印度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生态之惑
藏木水电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第一座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修筑的水电站,它兼具了多项功用.
水电站初探
藏木水电站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拉绥乡藏木村境内,距拉萨市直线距离约140公里.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全长约2000公里,分别有岗科、尼木、加查、大峡谷等四段峡谷地区.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的五级电站的第四级,其上游衔接街需水电站,下游为加查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坝高116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310米,相应库容0.866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540万千瓦.这与三峡水库185米的坝高,39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1820万千瓦的总装机量相比,规模还是小了很多.
藏木水电站的主要功能为发电,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
加查临挑战
曾经在雅鲁藏布江进行过多次考察和漂流的学者杨勇表示,藏木水电站虽然库容不大,但蓄水后还是会对加查峡谷以及下游的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
加查至米林这段属于干热河谷,土地沙漠化,林芝的沙洲也比较多.每年秋冬季,这些地区都会出现沙尘沙化的现象,水电站修建后,水文变化必然对沙化现象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生态未知数
藏木水电站因其规模小,且地处人烟稀少地区,因此对生态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按照雅鲁藏布江梯级开发的规划,将来势必有更大规模的水电站出现在雅鲁藏布江上,这就有可能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缝合带上.其力学性质比较薄弱,加之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缝合带断裂以前破碎带较多,抗侵蚀能力较弱,于是水就沿该缝合带侵蚀出一条河道,形成了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有关.由于河道突然变窄,导致此处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蚀能力和携带泥沙的能力增强,日积月累江水就在这个狭窄地带,切割出了加查峡谷.
虽然雅鲁藏布中下游峡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也要注意,这里地质结构复杂,落差大,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需要在利用时加以重视.
对于今后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要做出深度评估.其实雅鲁藏布江开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规划,但是20年来没有做出进一步的科学评估.水电开发还是比较仓促,生态问题缺乏量化指标,而没有公众知晓的开发也会带来更多的后遗症.[2]
邻里纷争
藏木水电站
由于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这次电站建设也引起了另外两个国家的关注.
重要的国际河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
这条大河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会后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贾木纳河对印度和孟加拉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首先,这条河流虽然会造成灾难性的洪水,但也沉淀下大量肥沃的冲积土可供耕作.其次,布拉马普得拉河的电力蕴藏量很大,但却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再次,这条河流的内陆航运比灌溉更为重要.除了各类型的地方船只外,动力游艇和轮船可以轻而易举地沿河往返,运载大宗木材和原油.
印度的担心
印度一直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水利工程.2006年,印度传言中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坝,将江水引入黄河流域,覆盖中国的陕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印度担心这一工程如果实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部分水源将被切断.
印度政府认为中国对其南亚次大陆邻居的影响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水源的控制,如果中国关上水龙头,这一地区的国家将陷入困境.在关系到水源战略的问题上,印度政府特别敏感和忧虑.
不过,印度在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电站的同时,也在截流孟加拉国的水源.21世纪初,印度相继出台“北水南调”和“内河联网工程”.其“北水南调”工程就单方面将流经孟加拉国的54条国际河纳入内河联网计划,大量截取水源.
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距离印度还很遥远,因此它的修建还不会影响到印度的水源问题.加之其蓄水量不足1亿立方米,即便出现溃坝险情,也不会对印度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文明集中地
雅鲁藏布江依照自然条件和河谷形态,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由于地区差异,形成
雅鲁藏布江
了不同类型的文化.
雅鲁藏布江上游基本属于游牧区,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茫茫草地就成为藏羚羊、牦牛等动物的乐园.
修建水电站的加查县属于山南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这里河谷开阔,是西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南地区是西藏最早掌握垦荒种地、水利灌溉、烧制陶器等技术的地区,产生过西藏历史上许多项“第一”.
山南地区能够成为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其立体的自然环境.山南地区属于典型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还有印度洋暖湿气候的润泽.在雅鲁藏布江的南北两岸,分布了不少古墓,加查县的古墓中曾发现存有大量的陶器.据专家推测,加查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藏木水电站的坝址位于加查峡谷的下游,水电站蓄水后水位提升,将会淹没峡谷的大半部分,但目前不会涉及到上游河谷地带.不过,藏木水电站只是五级水电站开发的第一步,在藏木上游还规划有三个梯级水电站,如果建成后水库蓄水势必会淹没一些河谷地带,两岸的文化遗迹也会受到影响.
在建设水电站之前,加查峡谷交通不便,前往峡谷的大多是徒步旅行者.水电站的建设展开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对当地文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影响.水电站的相关建设,涉及到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开发,沿岸村落也要搬迁,沿河而居的文明也将发生改变.
建设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
随着人类脚步的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旅游开发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问题,人们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对待这片神奇之地?
早在20多年前,深入墨脱地区考察的高原生态学家徐凤翔就表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可称是我国最后的一片“净土”,这里景观类型丰富程度超乎想象.对于这样珍稀的资源,我们应发展,这一地区的旅游业不同于其他地区,应该更加强调发展旅游.
对于藏木水电站修建后对两岸植被的影响,徐凤翔表示尚无确定的数据,无法给出最准确的判断,但水坝若建造在落差大的地方,自然会对植被造成明显的影响.她建议应尽量在江河的支流建造一些中型电站,而不是在干流上将江河截断.
加查峡谷是雅鲁藏布江上的四大峡谷之一,在37公里的范围内落差达270米.峡谷内江水奔腾,有多处梯级瀑布,这里时常会出现鱼群逆水而上、跌落江中的景象,但是随着水电站修建,这种景观必将更加有趣.
峡谷景观就是河流强烈下切形成的,如果河流被截流,景观自然会变化.虎跳峡上游修建水电站的计划之所以没有受到各方的强烈反对,也是因为建坝后,虎跳峡这处世界级景观将更有趣.
此外,加查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中下游是林芝地区.水电站建成后,下游的朗县、米林等地的沿河沙化情况也可能会随之减少.
编辑本段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
雅鲁藏布江河谷
(海拔115米),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若从南迦巴瓦峰峰顶到海拔115米的墨脱县巴昔卡村,则其深度达到7667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由于高峰和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间,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它与发育着荒漠植被的干旱的科尔卡大峡谷、与发育着单一松林的比较干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不同的.根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江水的冲刷形成的.
雅鲁藏布大峡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
中文名:
雅鲁藏布江
外文名:
Brahmaputra River
雅鲁藏布江(英文名:BrahmaputraRiver)——世界水能资源最为富集的地方.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在藏语中意为“高山流下的雪
雅鲁藏布江周围环境照片(12张)
水”,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约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以中国境内长度来说为中国第5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以水量来说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河(仅次于恒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rje mag.yang vdzoms),上游称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境,经过中国和印度有争议的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1]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南段地区形成巨大的谷地,是我国重要的青稞产地,进入印度后,称其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重要的茶叶产地.
每到夏季时是雅鲁藏布江的汛期,其主要补给来源是青藏高原冰雪融水和来自西南方向的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降水.
编辑本段名称来源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在古代藏文中称央恰布藏布,意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
它的源流有三支:北支发源于冈底斯山脉,叫马容藏布;中支叫切马容冬,因常年水量较大,被认为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河源;南一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叫库比藏布,该支流每年夏季水量较大.三条支流汇合后至里孜一段统称马泉河,但在扎东地区也有称该江为达布拉藏布,藏语马河之意;或叫马藏藏布,藏语为母河之意.拉孜地区叫羊确藏布.拉孜以西,雅鲁藏布江统称达卓喀布,藏语意为从好马的嘴里流出来的水.
曲水一带地方,藏语叫雅鲁,该江流至山南一带叫雅隆(因山南地区有条雅隆曲得名),因此,才称这条河流为雅隆藏布.但在曲水地区念作雅鲁,因为“鲁”藏语确切语音称“隆”,意即从曲水以上流经河谷平原的河流,所以全段河流总称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20张)
编辑本段资源概况
雅鲁藏布江干流河谷沿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流域呈东西向的狭长带,支流多而短小,较大支流有拉萨河、
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易贡藏布、拉喀藏布、尼泽曲、年楚河等.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其中萨噶以上称马泉河,上游河床海拔3,950米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拉孜到则拉为中游,支流众多,流量增大,河谷展宽,气候温和,水利条件较好,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下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中,在南迦巴瓦峰附近河流流向骤然由东流折向南流、再转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见的马蹄形大河湾,著名的底杭峡为世界最大峡谷之一.截止国境线年径流总量为1,100亿立方米,洪水由暴雨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由于水量丰富,落差大而集中,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其水电资源优秀,但是为了生态平衡和完好保护自然瑰宝不宜过分开发.
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奔流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最后于巴昔卡(现为印度占领)附近流出国境,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它流出国境处的年径流量为1400亿立方米,次于长江、珠江,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水能蕴藏量达7911.6万千瓦,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河床一
雅鲁藏布江
般高程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干流依自然条件、河谷形态及其流程变化,可划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连绵的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这幅美丽的图景,就是上游马泉河地区的写照.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区,由高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这里是最优良的冬春牧场.马泉河谷地的上段,茫茫草地还是一个动物乐园,有藏羚羊、岩羊、野驴、野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种动物.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源头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
雅鲁藏布江
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谷地呈一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与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狭长,南北窄短.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宽度只有290公里.
194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河源区,经过深入研究,得出杰马央宗曲为正源的正确结论.源头海拔5590米,河源区由杰马央宗曲和库比藏布两河组成.在两河源头有杰马央宗冰川、夏布嘎冰川、昂若冰川、阿色甲果冰川等,构成巨大的固体水库.由于冰川退缩成大面积冰碛物,谷地呈浅“U”形.杰马央宗曲冰峰林立,拥抱着谷地.冰峰上面冉冉升起的云雾,像透明的羽纱在半空中轻轻地飘动.
上游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宽谷中的马泉河就像一条银色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弯弯曲曲把无数晶莹夺目的小湖泊穿缀在一起,一直挂到那缎带上.这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这幅美丽的图景,就是上游马泉河地区的写照.
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区,在帕羊以下河谷两侧是由高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景观,这里是最优良的冬春牧场.在帕羊以上,沼泽化草甸由温变干,渐趋消失,坦荡的谷地出现一片针茅草原景观,广泛分布着紫花针茅和蒿子,呈现一片黄绿色的景象.这里是上游地区主要的夏季牧场.
雅鲁藏布江自然形态照片(5张)
马泉河谷地的上段,由于人烟稀少,茫茫草地还是一个动物乐园,有藏羚羊、岩羊、野驴、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种动物.广漠无际的河谷草地上,还散布着排排巨大的黄灰色新月形沙丘,沙丘垂直于风向,多的地方,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这些沙丘是冬春旱季马泉河枯水季节裸露的河沙,在经常的西风作用下搬运堆积起来的.
中游
从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河长1293公里,集水面积163951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这里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游河段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在宽谷段,谷底宽达2~8公里,水面宽100~200米,有河漫滩,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阶地.水流平缓,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两侧山地俯瞰宽谷,但见蓝绿色的江面和金光灿灿的沙洲相间,构成特有的辫状水系.在峡谷段,河谷呈“V ”型,两岸山体陡峻,谷底宽50~100米,水流湍急.两岸陡壁悬崖,中间流急浪高,水势奔腾咆哮,谷坡以崩塌为主的物质移动十分强烈.最有名的是桑日县的加查峡谷,长42公里,宽只有30~40米,落差竟达300多米.在加查峡谷中,由于坚硬的基岩和横向断裂的作用,或由于大块崩石的堵塞,河床分别在增和尼阿日喀等两处形成相对高4.8米和5.2米的瀑布.在这里,江流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流而下,激起一串串乳白色的浪花和水雾,使人惊心动魄!这类峡谷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而且在峡谷的两口往往有平坦的阶地存在,加上与峡谷相串联的宽谷盆地地形,为水能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集中了雅鲁藏布江的几条主要支流,如拉喀藏布、牟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这些巨大的支流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水量,而且提供了宽广的平原,如拉喀藏布下游河谷平原、日喀则平原、拉萨河谷平原、尼洋河林芝河谷平原等.这些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宽2~3公里,最宽可达6~7公里,沿河长可达数十公里.这里水利灌溉和机械化条件都较优越,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基地和高产稳产农田的发展场所.
雅鲁藏布江一景
雅鲁藏布江中游还是西藏一些重要城镇的所在,如自治区首府、“日光城”拉萨.第二大城市古城日喀则,具有抗英斗争光荣历史的英雄城市江孜,新兴的工业城市林芝八一镇,山南重镇泽当等等,都坐落在流域内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成为西藏工农业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雅鲁藏布江哺育着两岸百十万英勇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历来以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绘绣着这壮丽的山河.
下游
派乡到巴昔卡附近为下游段,河长496公里,集水面积49959平方公里.河流从米林县里龙附近开始逐渐折向东北流,经派乡转为北东流向至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经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弯顶部两侧,有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和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从南迦巴瓦峰到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
雅鲁藏布江河谷
(海拔115米)的雅鲁藏布江的水面垂直高差达到7667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段.从峰顶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到谷地的热带,构成了垂直地带.大拐弯峡谷历来以它的雄伟峻险和奇特的转折而闻名于世.那里的雅鲁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开的狭缝里一样.谷底是呼啸奔腾的急流,河床滩礁棋布、乱石嵯峨.在下游,像这类峡谷一个接着一个,千回百折,山嘴交错,层峦迭嶂;峡谷两侧山坡是森林密布,满坡漫绿,看来又是那么幽深秀丽.它那连绵的峰峦和不尽的急流相结合,构成一幅壮丽动人的画面.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从派乡到墨脱县希让河长220多公里的河段内,河床下降了2200米,平均1公里内跌落10米多.奔腾的江流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这里不但蕴藏着充沛的水力资源,而这大拐弯峡谷的地貌形成,又为丰富的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条件.初步计算,大拐弯峡谷中的水力资源要占整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的2/3以上,其水能的单位面积蕴藏量在世界同类大河中是少见的.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墨脱县,沿江狭长分布,就像镶嵌在峡弯中的一块绿色的翡翠,是有名的“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这里随着河流的降低,南来的湿润气流已能沿河谷长驱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因此这里的河谷低地具有稻谷飘香、绿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这里还是中国动物界的一个宝库,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含沙量最低的大河之一,流水对陆地的侵蚀平均每年只有93吨/平方公里.奴下观测站多年的平均含沙量只有0.28公斤/立方米.含沙量虽小,但由于径流量丰富,所以输沙量颇大.在奴下站1964年实测最大年输沙量为4620吨.
雅鲁藏布江一泻千里,它的中上游河谷却始终严格地保持着东西方向,只是到了它的下游又突然作奇特的转
雅鲁藏布江
折,形成大拐弯峡谷.并且,它的一些主要大支流如年楚河、拉萨河等又一反常态,呈反向注入干流.所有这些现象,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通过考察,雅鲁藏布江的形成主要是适应断裂构造的结果.它的中上游沿岸断续出现一系列超基性岩体,它们是深层岩体沿断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结果.同时,沿江两侧地层时代不同、产状不连续,一些地方还发现有混杂岩等等,地质上认为,雅鲁藏布江是坚固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的巨大地缝合线,下游大拐弯一带当时处在碰撞地带的东北隅,因而碰撞缝合线就有转折并密集于它的附近.因此,雅鲁藏布江主流中上游是适应东西向深大断裂构造发育的,其下游是适应着构造转折而变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适应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的结果.雅鲁藏布江是严格适应断裂构造而发育的一条构造河谷,这种严格适应构造发育的情况在世界河流中是罕见的.
天上有一条银河,地上有一条天河.被称为“天河”的雅鲁藏布江,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又将冰液玉桨带向藏南谷地,使这一带花红草肥.繁衍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创造出绚丽灿烂的藏族文化,这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雅鲁藏布江孕育出的远古文化源远流长,其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林芝、墨脱为代表.在林芝县和墨脱县曾采集到石器、陶片、斧、锛、凿等类遗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西藏各地形成了许多部落.公元前3世纪左右,聂赤赞普作为
雅鲁藏布江
雅砻部落的首领第一次以赞普(意为王)的身份出现在西藏历史上,建立了部落奴隶制的吐蕃王国.
雅鲁藏布江不仅是西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摇篮,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的见证人.汉、藏交流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是文成公主和蕃、金城公主西嫁与唐蕃会盟碑三件大事.它们充分说明了汉、藏人民及其文化各具特点又相互影响融合的血肉关系.
藏族崇佛教普遍而又诚笃.崇佛信教,必有寺庙.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寺庙林立,无论是在峡谷溪涧之旁,还是深山野岭之中,都可听到悠悠的古刹钟声.在众多的寺庙宫观中,布达拉宫与扎什伦布寺,是最有代表性的.
雅鲁藏布江流域富饶美丽,它哺育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它是藏族人民文化的摇篮.作为一条“天河”,雅鲁藏布江给西藏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编辑本段资源开发
水能蕴藏量
雅鲁藏布江水能蕴藏量在中国仅次于长江.按平均流量估算,仅干流及五大支流的天然水能蕴藏量为9,000多万千瓦.
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5条,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萨河河流最长、集水面积最大;帕隆藏布年径流量最大.
雅鲁藏布江奔流在世界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及冈底斯山和念青
雅鲁藏布江及岸上风光
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藏南谷地上.上游水道曲折分散,湖塘星罗棋布,水清澈见底,两岸草类丰盛,格外艳丽悦目.中游汇集了众多的支流,水量充沛,江宽水深,为高原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世界最高的通航河段.下游河段,则江水滔滔,在逐渐折向东北流后,骤然急转南流,在大拐弯处形成著名的底项大峡谷,这里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响声隆隆,蔚为壮观.在大峡谷隐秘深处,生活着为数不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在崇山峻岭的密林和雪山中,有多条险路可以深入进去.如能历尽艰辛走进去,体验"炼狱"般的经历,可看到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雄姿和特殊的少数民族风情.
藏木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
位于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下段的藏木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5.007亿千瓦时,已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11月18日截流成功,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由于是西藏开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藏木水电站从开始施工,就格外引人瞩目.它的建设会给当地生态环境、文化、自然景观带来哪些变化?对地处下游的印度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生态之惑
藏木水电站是目前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第一座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修筑的水电站,它兼具了多项功用.
水电站初探
藏木水电站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拉绥乡藏木村境内,距拉萨市直线距离约140公里.
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全长约2000公里,分别有岗科、尼木、加查、大峡谷等四段峡谷地区.
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的五级电站的第四级,其上游衔接街需水电站,下游为加查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坝高116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310米,相应库容0.866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540万千瓦.这与三峡水库185米的坝高,39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1820万千瓦的总装机量相比,规模还是小了很多.
藏木水电站的主要功能为发电,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
加查临挑战
曾经在雅鲁藏布江进行过多次考察和漂流的学者杨勇表示,藏木水电站虽然库容不大,但蓄水后还是会对加查峡谷以及下游的生态带来一定的影响.
加查至米林这段属于干热河谷,土地沙漠化,林芝的沙洲也比较多.每年秋冬季,这些地区都会出现沙尘沙化的现象,水电站修建后,水文变化必然对沙化现象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生态未知数
藏木水电站因其规模小,且地处人烟稀少地区,因此对生态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按照雅鲁藏布江梯级开发的规划,将来势必有更大规模的水电站出现在雅鲁藏布江上,这就有可能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缝合带上.其力学性质比较薄弱,加之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缝合带断裂以前破碎带较多,抗侵蚀能力较弱,于是水就沿该缝合带侵蚀出一条河道,形成了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有关.由于河道突然变窄,导致此处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蚀能力和携带泥沙的能力增强,日积月累江水就在这个狭窄地带,切割出了加查峡谷.
虽然雅鲁藏布中下游峡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也要注意,这里地质结构复杂,落差大,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需要在利用时加以重视.
对于今后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要做出深度评估.其实雅鲁藏布江开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规划,但是20年来没有做出进一步的科学评估.水电开发还是比较仓促,生态问题缺乏量化指标,而没有公众知晓的开发也会带来更多的后遗症.[2]
邻里纷争
藏木水电站
由于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三个国家,这次电站建设也引起了另外两个国家的关注.
重要的国际河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
这条大河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会后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贾木纳河对印度和孟加拉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首先,这条河流虽然会造成灾难性的洪水,但也沉淀下大量肥沃的冲积土可供耕作.其次,布拉马普得拉河的电力蕴藏量很大,但却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再次,这条河流的内陆航运比灌溉更为重要.除了各类型的地方船只外,动力游艇和轮船可以轻而易举地沿河往返,运载大宗木材和原油.
印度的担心
印度一直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水利工程.2006年,印度传言中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建坝,将江水引入黄河流域,覆盖中国的陕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以缓解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印度担心这一工程如果实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部分水源将被切断.
印度政府认为中国对其南亚次大陆邻居的影响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水源的控制,如果中国关上水龙头,这一地区的国家将陷入困境.在关系到水源战略的问题上,印度政府特别敏感和忧虑.
不过,印度在担心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上建电站的同时,也在截流孟加拉国的水源.21世纪初,印度相继出台“北水南调”和“内河联网工程”.其“北水南调”工程就单方面将流经孟加拉国的54条国际河纳入内河联网计划,大量截取水源.
藏木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距离印度还很遥远,因此它的修建还不会影响到印度的水源问题.加之其蓄水量不足1亿立方米,即便出现溃坝险情,也不会对印度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文明集中地
雅鲁藏布江依照自然条件和河谷形态,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由于地区差异,形成
雅鲁藏布江
了不同类型的文化.
雅鲁藏布江上游基本属于游牧区,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茫茫草地就成为藏羚羊、牦牛等动物的乐园.
修建水电站的加查县属于山南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这里河谷开阔,是西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南地区是西藏最早掌握垦荒种地、水利灌溉、烧制陶器等技术的地区,产生过西藏历史上许多项“第一”.
山南地区能够成为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其立体的自然环境.山南地区属于典型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还有印度洋暖湿气候的润泽.在雅鲁藏布江的南北两岸,分布了不少古墓,加查县的古墓中曾发现存有大量的陶器.据专家推测,加查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藏木水电站的坝址位于加查峡谷的下游,水电站蓄水后水位提升,将会淹没峡谷的大半部分,但目前不会涉及到上游河谷地带.不过,藏木水电站只是五级水电站开发的第一步,在藏木上游还规划有三个梯级水电站,如果建成后水库蓄水势必会淹没一些河谷地带,两岸的文化遗迹也会受到影响.
在建设水电站之前,加查峡谷交通不便,前往峡谷的大多是徒步旅行者.水电站的建设展开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对当地文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影响.水电站的相关建设,涉及到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开发,沿岸村落也要搬迁,沿河而居的文明也将发生改变.
建设水电站
藏木水电站
随着人类脚步的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旅游开发成为一个世人关注的问题,人们究竟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对待这片神奇之地?
早在20多年前,深入墨脱地区考察的高原生态学家徐凤翔就表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可称是我国最后的一片“净土”,这里景观类型丰富程度超乎想象.对于这样珍稀的资源,我们应发展,这一地区的旅游业不同于其他地区,应该更加强调发展旅游.
对于藏木水电站修建后对两岸植被的影响,徐凤翔表示尚无确定的数据,无法给出最准确的判断,但水坝若建造在落差大的地方,自然会对植被造成明显的影响.她建议应尽量在江河的支流建造一些中型电站,而不是在干流上将江河截断.
加查峡谷是雅鲁藏布江上的四大峡谷之一,在37公里的范围内落差达270米.峡谷内江水奔腾,有多处梯级瀑布,这里时常会出现鱼群逆水而上、跌落江中的景象,但是随着水电站修建,这种景观必将更加有趣.
峡谷景观就是河流强烈下切形成的,如果河流被截流,景观自然会变化.虎跳峡上游修建水电站的计划之所以没有受到各方的强烈反对,也是因为建坝后,虎跳峡这处世界级景观将更有趣.
此外,加查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中下游是林芝地区.水电站建成后,下游的朗县、米林等地的沿河沙化情况也可能会随之减少.
编辑本段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北起米林县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
雅鲁藏布江河谷
(海拔115米),长504.9公里,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若从南迦巴瓦峰峰顶到海拔115米的墨脱县巴昔卡村,则其深度达到7667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由于高峰和峡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间,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它与发育着荒漠植被的干旱的科尔卡大峡谷、与发育着单一松林的比较干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不同的.根据科学考察得到的结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喜马拉雅山运动和江水的冲刷形成的.
雅鲁藏布大峡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瞩目.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
看了 中国最高的大河,也是世界上海...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其原因是()A.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有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C 2020-04-11 …
()()高大是什么成语 2020-07-15 …
北方人通常比南方人高大是不是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有关,特别是山东人他们通常都很高大,与这有关 2020-07-23 …
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高大,是不是与气候有关?还是与地理位置有关?赤道附近的磁场很大是不是?能否改变这 2020-07-23 …
下列有关青春期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兴奋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B.身材高大 2020-10-30 …
地理问题:世界上面积最大高原百度一下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但是巴西高原的百度百科上写着“巴西高 2020-11-07 …
《童年》中专横,残暴.冷酷.自私.吝啬.贪婪的人是()沉默寡言但执着的进步知识分子是()善良.慈祥. 2020-11-23 …
下列对亚洲地形的说法错误的是()A.中部高,四周低B.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的四分之三C.以高原 2020-12-17 …
如图,一个有弹性的小球从点A下落到地面,弹起到点B后,再次落到地面又弹起到点C,已知弹起的高度是之前 2021-01-08 …
花朵开放在大地之外月色弥漫在花朵之外比月亮还高的是太阳星星更在太阳之外我寻你寻至青山被白雪覆盖花朵开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