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郑板桥的为人
题目详情
郑板桥的为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在44岁之前,郑板桥的生活几乎不值一提。作为一个来自江苏兴化乡村的文艺青年,他一直靠读书和卖画混迹于扬州一带,日子过得相当清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尽管33岁那年,他曾为改变处境而出游北京,也结识了诸如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等社会名流,但终因自己默默无闻而收效甚微。 四十岁时,郑板桥赴南京参加乡试,中得举人,顿时心中狂喜,并作诗《得南捷音》自我祝贺了一番,以为从此可以平步青云,挤入上流社会。谁知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清末官场上,所有官位早已排满,根本轮不到他郑某人。于是,他只好再度发奋苦学,终于在四年后考中进士。为此,他特作《秋葵石笋图》一幅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可谓溢于言表。 但命运并没有立即为他开启绿灯,他依旧被拒之于上流社会之外。这时的板桥,除了愤世嫉俗、痛诟时弊之外,只好再度赴京,以图仕进。他随身携带着那份“赐进士出身”的证明,又是找人又是托关系,整整在京城活动了一年,仍然无功而返。这次求职的失败,对板桥是个巨大的打击,也迫使他全面反思自己的人生哲学。从此之后,郑板桥便开始频频巴结于达官权贵,巨富名流。 由于当时的扬州处于江南的商业中心,不仅巨贾云集,而且高官极多,客观上为板桥的奉迎行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同大多数文人一样,郑板桥的奉迎方式当然也是四处献诗。如今,在他诗集里就有一大批谄媚之作,像《上江南大方伯晏老夫子》、《谢大中丞尹年伯赠帛》、《读昌黎上宰相书因呈执政》、《送都转运卢公四首》之类,均作于此时。尤其是面对淮南监运使卢见曾——这位当时扬州的实权派人物之一时,奉迎之态,几近献媚。凑巧的是,这位权倾一方的监运使也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诗人。于是,郑板桥无不肉麻地在诗中将卢大人比作李白与杜甫,甚至对卢的家世也吹捧了一番,最后当然不忘婉转地提到自己的不幸现状。遗憾的是,郑板桥还没有等到任何收获,卢见曾却因江南盐政案而被捕砍头。 1741年,已经49岁的郑板桥只好再度入京,侯补官缺。几经周折,这次他终于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第二年,郑便获山东范县令一职。为了感激慎郡王,郑板桥不仅张罗着为他编刻诗集《随猎诗草》和《花间堂诗草》,还亲自为之撰写跋文,并在跋文中将这位二十多岁的年轻诗人与杜甫、韩愈、王维、杜牧、韦应物以及岳飞相提并论。 颇有意味的是,郑板桥走马上任之后,常常不顾大清律令,根本不与中央保持一致,有时甚至动用类似于“杀富济贫”的方式,大力彰显所谓“得志则泽加于民”的亲民思想。如此一来,自然深得百姓喜爱。而暗地里,他却过着“拾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的悠闲生活。在为官十二年里,他为自己编定、刻印了一整套诗集,还写了《潍县竹枝词》等大量新作,至于书画,更是不计其数。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在为民谋福上究竟投入了多少精力。 这就是郑板桥,一个常常以兰、竹、石自喻的江南文人。他看似倔强不驯,推崇“糊涂”哲学,其实自己却从不糊涂,而且始终保持着异常狡猾的世俗心态
看了 郑板桥的为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郑燮传?郑燮,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①,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 2020-03-30 …
均匀板一端搁在光滑墙上,另一端搁在粗糙地面上,人站在板上,人站得越高,地板对板的弹力是不变的.老师 2020-06-27 …
快乐阅读当郑板桥说明缘由后,郑夫人哭笑不得,说道:“你呀,你呀,真是.”.“真是’后面省略了什么话 2020-06-30 …
郑板桥的故事蓬破船装零碎月郑夫人哭笑不得,说道:“你呀,你呀,真是.”“真是”后面省略了什么话?请 2020-06-30 …
郑板桥的为人 2020-06-30 …
原文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郑县人 2020-07-01 …
金冬心的诗才表现在()为人表现在()A.诗才出众,与郑板桥齐名创作了大量的诗、画C.他自恃出众,吟 2020-07-06 …
古文阅读板桥开仓济民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咯, 2020-07-26 …
红色的柳絮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冬心,诗才出众,与郑板桥齐名。有一天他应邀到“平山堂”赴宴,东道主 2020-11-16 …
郑板桥寻牛清朝时,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令。有一天,一个老农恳求郑大人出个告示,帮他找回丢失的 2020-11-25 …
相关搜索:郑板桥的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