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春夜闻笛"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的翻译与理解
题目详情
"春夜闻笛"与"夜上受降城闻笛"的翻译与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春夜闻笛
【原文】: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作者】:李益 唐
【作者小传】: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有《李君虞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
【背景】:
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从李益今存诗作可知他曾到过扬州,渡过淮河,经过盱眙(今安徽凤阳东).诗中“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诗人自称“迁客”,当是贬谪从军南来.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
【赏析】:
这首诗是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显然,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间,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怨望,含难言的惆怅.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沙白似雪,受降城外月光如霜.不知何处吹起了芦笛,征人整个夜里都在遥望家乡.
疑难点注释:①李益(748—829),字君虞,凉州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早期诗风类“十才子”,以五律见长,《喜见外第又言别》是其代表作.中期处军旅中达二十六年之久,多写边塞题材,艺术成就臻于颠峰.受降城:在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州治所在地回乐县.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经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灵州为“受降城”.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 ③芦管:即题中之“笛”.
赏析点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烽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独辟蹊径,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宋景元《辋师园唐诗笺》评道:“蕴藉宛转,乐府绝唱.”由于这首诗的出色的艺术成就,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原文】: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作者】:李益 唐
【作者小传】:
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广德二年(764)随家迁居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脱离军府后漫游江淮,入长安历任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等职,终于礼部尚书衔.中晚唐的重要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有《李君虞诗集》.《唐才子传》卷4有传.
【背景】:
这首《春夜闻笛》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归之作.从李益今存诗作可知他曾到过扬州,渡过淮河,经过盱眙(今安徽凤阳东).诗中“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诗人自称“迁客”,当是贬谪从军南来.诗旨主要不是写士卒的乡愁,而是发迁客的归怨.
【赏析】:
这首诗是写淮北初春之夜在军中闻笛所引起的思归之情.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后二句即用这个传说.诗人十分理解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极其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所以说“不待天明尽北飞”.与大雁相比,迁客却即使等到了春天,仍然不能北归.显然,这里蕴含着遗憾和怨望:迁客的春光——朝廷的恩赦,还没有随着大自然的春季一同来到.
诗人以恍惚北方边塞情调,实写南谪迁客的怨望,起兴别致有味;又借大雁春来北飞,比托迁客欲归不得,寄喻得体,手法委婉,颇有新意.而全诗构思巧妙,感情复杂,形象跳跃,针线致密.题曰“春夜闻笛”,前二句却似乎在写春尚未归,所以有人“吹笛唤春归”,而迁客不胜其悲;后二句一转,用回雁峰传说,想象笛声将春天唤来,一夜之间,大雁都北飞了.这一切都为笛声所诱发,而春和夜是兴寄所在,象征着政治上的冷落遭遇和深切希望.在前、后二句之间,从眼前景物到想象传说,从现实到希望,从寒山笛声到迁客,到洞庭群雁夜飞,在这一系列具体形象的叠现之中,动人地表现出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它以人唤春归始,而以雁尽北飞结,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有不尽的怨望,含难言的惆怅.
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②,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
回乐烽前沙白似雪,受降城外月光如霜.不知何处吹起了芦笛,征人整个夜里都在遥望家乡.
疑难点注释:①李益(748—829),字君虞,凉州姑藏(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早期诗风类“十才子”,以五律见长,《喜见外第又言别》是其代表作.中期处军旅中达二十六年之久,多写边塞题材,艺术成就臻于颠峰.受降城:在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州治所在地回乐县.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经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故称灵州为“受降城”. ②回乐烽:烽火台名,当在回乐县境内. ③芦管:即题中之“笛”.
赏析点拨: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烽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独辟蹊径,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夏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宋景元《辋师园唐诗笺》评道:“蕴藉宛转,乐府绝唱.”由于这首诗的出色的艺术成就,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
看了 "春夜闻笛"与"夜上受降城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欣很注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她与父母的感情一直很融洽,他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下列几件 2020-04-07 …
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的比值是()正方形边长与周长的比是()大米的单价一定,圆周长与直径的比的比值是() 2020-06-03 …
我理解腐蚀与溶解的概念,但请问一下由于溶解的话是可以把溶液里的溶质提取出来的,那腐蚀的溶液还能撮吗 2020-07-05 …
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的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B.鸟发达的胸 2020-07-06 …
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中,红蜡块在长1m的玻璃种竖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某同学拿着玻璃管沿水 2020-07-06 …
点A在∠MON的边OM上,以点A为顶点的∠BAC与∠MON的边ON分别相交于点B和点C(点B在点C 2020-08-02 …
关于硫酸电解的问题当阳极采用金属Ni,阴极采用不锈钢电解硫酸溶液时候,请问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值 2020-11-10 …
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入少许碘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 2020-12-18 …
为什么世界上古与中古的分界和世界中古与近代的分界是西东罗马的灭亡?为什么世界上古与中古的分界是476 2021-01-13 …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S=3.84*10^5km,地球的半径R≈6*10^3km(1)S是R的多少倍?月球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