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 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B.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并不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而是论证本段中心句,也就是开头的“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以静观动,动静相宜,…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C.“也是听觉艺术”错误,绘画只能是视觉艺术;
D.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题干去掉了状语太绝对.
故选:A.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语文题.急.弃其杖化为林为的意思贩夫走卒中走的意思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中为的意思道渴而死中而的意思怒而  2020-04-06 …

贾谊的《过秦论》中这样描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列,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  2020-05-17 …

怎么用英语说这句古训呢?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2020-06-10 …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视为贼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论语中“幼而不孙  2020-06-17 …

这段文字中用了8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而"哪个要重读,哪个要轻读(1)朝而  2020-06-28 …

《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  2020-06-30 …

登高而招中的“而”表修饰还是承接?这个句子在原文中有与它对称的句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020-07-01 …

在一场演奏会中,我们可以分辨出其中的高音部分和低音部分,这是由于它们的不同;演奏过程中时而大声、时  2020-07-22 …

我们的父母不曾离去,他们由我们而得以永生,而我们也将永生于我们的父母之中.这一句有什么语病我们的父母  2020-11-05 …

关于文言文中“而”的用法1顺风而呼2终日而思3群聚而笑之4跂而望矣5吾从而师之6择师而教之7积善成德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