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②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③将何适而非快 ④将蓬户瓮牖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
A.王披襟当之 楚王之所以为乐
B.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C.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士生于世
D.穷耳目之声以自适也哉 振之以清风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写出文中标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②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③将何适而非快 ④将蓬户瓮牖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
A.王披襟当之 楚王之所以为乐
B.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C.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士生于世
D.穷耳目之声以自适也哉 振之以清风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4)写出文中标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说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从:使…跟从;②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遇:机会;③到哪里没有忧愁?适:到,往;④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蓬:用蓬草.
(2)C A.代词,风/“之所以”连用,的原因;B.表顺承/表递进;C.介词,在;D.表目的/表修饰.
(3)此:这;皆:都;胜:承受.句子翻译为: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4)筛选文章的观点,注意文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要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名齐安.
答案:
(1)①从:使…跟从;②遇:机会;③适:到,往;④蓬:用蓬草.
(2)C
(3)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4)观点: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写作目的: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参考译文: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2)C A.代词,风/“之所以”连用,的原因;B.表顺承/表递进;C.介词,在;D.表目的/表修饰.
(3)此:这;皆:都;胜:承受.句子翻译为: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4)筛选文章的观点,注意文中的议论性的句子,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要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名齐安.
答案:
(1)①从:使…跟从;②遇:机会;③适:到,往;④蓬:用蓬草.
(2)C
(3)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
(4)观点: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写作目的:本文通过记叙取名为“快哉亭”的原因,借题发挥,劝慰在谪居生活的张梦得和苏轼,“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当时苏辙也在贬中,写作此文,亦有自慰之意.
参考译文: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百姓怎么能和您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是伤感失意的文人士大夫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昔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和“技亦灵怪矣哉”两句中的哉各表示什么语气?快速! 2020-04-27 …
1.物体温度越高,是不是物体中每个分子的动能就越大?2.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3 2020-05-16 …
对联与名人1、上联: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级下联:大哉夫子,合诗书易礼春秋集大成对联与名人1 2020-05-20 …
谁帮我译成白话文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也!巍巍乎, 2020-06-18 …
英语翻译1.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2.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优孟摇头而歌 2020-06-21 …
英语翻译尊祖敬宗之心油然自生悠久而有余思矣......亦出于孝思不匮,岂致辞诸遂盥手而书之曰美哉大 2020-06-27 …
子贡语: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解释《孔子家语》中的一句话:子贡不想留在孔 2020-07-04 …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义以为上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B.子路宿于石门C.大 2020-07-16 …
阅读《六国论》的选段,完成后面各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 2020-07-16 …
子贡语: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大哉乎,死也。解释《孔子家语》中的一句话:子贡不想留在孔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