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黄永玉的百年悲悯韩少功⑴有些朋友说,他们从杂志上读到了黄永玉的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我听后略有一点担心,因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黄永玉的百年悲悯

韩 少 功

⑴有些朋友说,他们从杂志上读到了黄永玉的长篇小说《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朱雀城》。我听后略有一点担心,因为《收获》是个双月刊,间隔周期长,历时五年才连载完这个长篇,读者如果读得断断续续,感觉可能有些零碎。

⑵有人说,黄先生写得不怎么专业,甚至写得不像小说。比如小说里有时候一下冒出几十个人名,叫读者如何记得住?有时候冒出一大段关于西方哲学的议论,插入乡野生活场景,是否有些生硬?……可以肯定,一个二流作家也能把这些局部处理得更“专业”,但这个作品独特而丰富的生命质感,还有巨大的艺术创造能量,却是众多一流作家也难以企及的。作者天马行空,无法无天,撒手撒脚,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投入了一种另类的、狂放的、高傲的、藐视一切文学成规的写作,大概一开始就没把“专业”太当回事。

⑶就主流小说传统而言,我们不妨说,西方是“后戏剧”的,中国则是“后散文”的,黄先生这部《清明上河图》式的多焦点长卷,与“后戏剧”当然有相当距离,却差不多是“后散文”的延续和再现,甚至是某种散文化小说的国标正统。我们不必用洋教条来削足适履。

⑷也许恰恰是这种文体开放性,成全了他泥石流一般的记忆释放和情感奔腾,百科全书式的认识布局。“故乡思维”可说是他的天机自供。这不仅表现在他好用方言,重视民俗和野史,更表现在观察角度与情感焦点“土”得掉渣,固守老湘西的不散之魂。王伯、隆庆、狗狗以及一条狗深山避难的故事曾让我热泪盈眶。相比之下,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国共分裂……那些远方的“仿西方”运动超出“故乡思维”之外,便常常成了这本书里稀薄的远景,外来的袭扰。这与湘西人有什么关系吗?如果我们注意到作品中出现过很多杀人场景,注意到作者常常将其前因后果闪了过去,似乎不愿过多着墨,就不难知道湘西并不是世外桃源,同样卷入了二十世纪中国再生的剧烈阵痛。“故乡思维”忘情的缅怀、痛惜、倾诉、呼号,连同它不时的迟疑和沉默,恰好体现了两个时代之间对话的难度,构成了百年悲情的全部丰富性,包括对接和错位,包括显影和遮蔽,包括能对焦的和难以对焦的各种如烟往事。

⑸作者的文字造型力非同寻常,常常只用几十字或几百字,就勾画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足以让众多时尚作家汗颜。这一长列争奇斗异的人物群像,或贵或贱,或老或少,或洋或土,或汉或苗,大多处于一种天真与剽悍、质朴与高雅、英雄气与无厘头的奇异混合,很难纳入意识形态的识别图谱。湘西话是西南官话的一部分,属于中国第二大方言体系。古代“黔中郡”的府治就设在湘西沅陵。在更早的时候这里叫“夜郎国”,曾引出一句“夜郎自大”的成语。为什么会“自大”?因为哪怕是依《史记》里的零星记载,夜郎国也曾是一个外贸大国,借酋水和沅水的航利之便,相当于有了当时的“高速公路”,外通缅甸、印度、波斯、西亚等地,内接巴蜀和中原,出现过经济繁荣和文化汇聚的一时之盛,以至在石刻画里,在古人笔记里,由东南亚大象列队的物流景象也常在这里出没。在里耶、高庙等地晚近的考古新发现,足以使人们对这一片土地重新审视,也一定有助于读者理解这本书中的湘西,理解那些偏居南方一角的山民,何以从不缺乏追番逐洋的开放风格,居然一直具有问鼎天下的家国关怀——莫非是先人的一脉遗风未绝?

⑹黄先生喜欢打趣,不愿意太正经,乐为“浪荡汉子”,但读过这部作品的人想必都能看出,他内心深处其实温暖而柔软,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山一水都心怀悲切,是一个隐藏很深的情怀党,与其顽皮捣乱的表面形象形成了精神张力。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因一本《百年孤独》享誉全球,我更愿把黄先生这本书看作《百年悲悯》。即便我预感这本书面临翻译的重重困难——有作者自己的原因,更有东西方文化相互包容的时代障碍,但在我心目中,就总体而言这部作品已是堪比《百年孤独》的一大文学收获。

(摘自2014-06-27《南方周末》有删改)

1.如何理解文中的“故乡思维”?(4分)

2.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简要分析。(4分)

3.本文中关于湘西方言及古夜郎国的内容有何深意?(5分)

4.通观全文,作者给予了黄永玉小说怎样的评价?(8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⑴好用方言,重视民俗和野史。⑵观察角度与情感焦点固守老湘西的不散之魂。

2.对比。将黄永玉的表面形象与内心世界对比,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悲悯情怀。(2分)类比。将其小说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类比,给予黄永玉小说高度评价。(2分)

3.⑴点明湘西在历史上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汇聚的特点。同时突出湘西这块土地上有着家国关怀的先人遗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3分)⑵这些正是黄永玉作品中非凡的文字造型力、争奇斗异的人物群像的艺术源泉,同时也是黄永玉悲悯情怀的思想源头。(2分)

4.⑴结构上:打破常规,散文化小说,开放式布局;⑵语言上:好用方言,其文字具有非凡的表现力;⑶内容上: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出强烈的故乡悲悯情怀,凸显独特而丰富的生命质感;⑷价值:堪比获诺贝尔奖的世界名著《百年孤独》。


1.


分 析:
从文中找出答题区间,从“‘故乡思维’可说是他的天机自供。这不仅表现在他好用方言,重视民俗和野史,更表现在观察角度与情感焦点‘土’得掉渣,固守老湘西的不散之魂。”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分 析:
回答此题,从“黄先生喜欢打趣,不愿意太正经,乐为“浪荡汉子”,但读过这部作品的人想必都能看出,他内心深处其实温暖而柔软,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山一水都心怀悲切,是一个隐藏很深的情怀党,与其顽皮捣乱的表面形象形成了精神张力。”、“但在我心目中,就总体而言这部作品已是堪比《百年孤独》的一大文学收获。”等可以归纳答案。


考点:
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分 析:
此题回答,需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作一分析,首先是写这些内容是为了点明湘西在历史上的特点,然后联系相关内容,并结合文本主旨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分 析:
磁体的回答,需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从“小说结构上”、“语言风格上”、“内容安排上”、“文艺价值上”等四个方面进行归纳即可,注意用文中句子概括。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  2020-06-2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每题3分)。宣惠王五年,张仪相秦。十六年,秦败韩脩鱼,虏得韩将宧、申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  2020-06-2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①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  2020-07-11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  2020-07-1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  2020-07-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  2020-07-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  2020-11-0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  2020-11-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阅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