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悯农的作者是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题目详情
悯农的作者是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农-古诗时间:2011-10-28 09:39 来源: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171385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2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希望能够帮到你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农-古诗时间:2011-10-28 09:39 来源:脑筋急转弯 作者:诗句大全 点击:171385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2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希望能够帮到你
看了 悯农的作者是谁锄禾日当午,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量的Cu与含硫酸2mol的浓硫酸反应产生NA个 2020-05-13 …
激光束可以看作是粒子流,其中的粒子以相同的动量沿光传播方向运动.激光照射到物体上,在发生反射、折射 2020-05-16 …
核子之间的强力来源于夸克吗?夸克与夸克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而强子的定义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人们 2020-06-17 …
查阅资料发现,硫酸铜溶液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为了验证该信息并进一步探究硫酸铜溶液中起催化作 2020-06-23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 2020-06-27 …
目前基因工程所用的质粒载体主要是以天然细菌质粒的各种元件为基础重新组建的人工质粒,pBR322质粒 2020-07-05 …
如图所示,在高温条件下,框图A中的粒子可以转化为框图B中的粒子.(1)请在反应后的框图中补充相应的 2020-07-16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mL水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约为 2020-07-22 …
在铁锈中加入盐酸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小明想,是盐酸中的哪种粒子与铁锈发生反应呢?通过资料查找得,盐酸 2020-11-20 …
《一片树叶》第三段中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一句中的“粒粒珍珠”是指什么? 2020-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