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2)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2)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词,理解全词的内容,然后抓住描写作者生活的句子进行解答.描写作者生活的句子主要是前六句,学生要通过词中对生活的描写以及写作背景,体会生活的特点,即落寞、无聊.解答时,要先概括出生活的特点,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2)阅读最后两句,结合注释②便知,这里使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而司马相如是非常有才华的,但作者却说“只缘多病又非才”,可见这是以司马相如自比,正话反说,再联系注释①,便知道这是词人不被重用的愤懑无奈之辞.解答时,先要答出作者的情绪,再结合手法进行分析;
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3分)
(2)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2分)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
译文:
期思溪上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樟木桥边饮酒无数杯.
溪水照影,人影却不随流水同去.
酒醉脸红,恰似少年青春重来.
蝉声稀疏,树林反而显得格外幽静,野菊半开,恰有孤蝶轻轻的飞来.
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
赏析:
此闲居瓢泉之作. 此词前三联对仗,结联放散,且起承转合全按律诗作法.首联点出“游”、“醉”.颈联抒情,奇思丽想,而寓少年不再之慨,腹联绘景,动中见静,静中有动.尾联关合,揭明题旨:以古人自况,自伤自叹,亦自嘲自愤;“多病非才”,似怨责朝廷.
“期思”两句:言其终日惟赏景饮酒自娱.“人影”两句:言溪水照影,人影却不随流水同去;酒醉脸红,恰似少年青春重来.“疏蝉”两句:蝉声稀疏,树林反显得格外幽静;野菊半开,恰有孤蝶轻轻飞来.此模拟化用王藉《若耶溪》诗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响涩(sè色):响声嘶哑干涩.逾(yú鱼):更加,格外.冷蝶:冷清之蝶,犹言孤蝶.“不是”两句:言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长卿慢世: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即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世说新语》注引《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词人以司马相如自况.多病非才:据《唐诗纪事》,唐明皇见到孟浩然,命他诵其诗作.孟浩然诵其《岁暮归南山》诗中句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听后说:“卿不求朕,岂朕弃卿?”辛词借孟语自嘲.
(1)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全词,理解全词的内容,然后抓住描写作者生活的句子进行解答.描写作者生活的句子主要是前六句,学生要通过词中对生活的描写以及写作背景,体会生活的特点,即落寞、无聊.解答时,要先概括出生活的特点,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2)阅读最后两句,结合注释②便知,这里使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而司马相如是非常有才华的,但作者却说“只缘多病又非才”,可见这是以司马相如自比,正话反说,再联系注释①,便知道这是词人不被重用的愤懑无奈之辞.解答时,先要答出作者的情绪,再结合手法进行分析;
答案:
(1)这首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2分)作者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然而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他只能在期思溪边借酒浇愁,与滞涩的蝉声、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作伴,落寞、无聊.(3分)
(2)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2分)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2分)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2分)
译文:
期思溪上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樟木桥边饮酒无数杯.
溪水照影,人影却不随流水同去.
酒醉脸红,恰似少年青春重来.
蝉声稀疏,树林反而显得格外幽静,野菊半开,恰有孤蝶轻轻的飞来.
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
赏析:
此闲居瓢泉之作. 此词前三联对仗,结联放散,且起承转合全按律诗作法.首联点出“游”、“醉”.颈联抒情,奇思丽想,而寓少年不再之慨,腹联绘景,动中见静,静中有动.尾联关合,揭明题旨:以古人自况,自伤自叹,亦自嘲自愤;“多病非才”,似怨责朝廷.
“期思”两句:言其终日惟赏景饮酒自娱.“人影”两句:言溪水照影,人影却不随流水同去;酒醉脸红,恰似少年青春重来.“疏蝉”两句:蝉声稀疏,树林反显得格外幽静;野菊半开,恰有孤蝶轻轻飞来.此模拟化用王藉《若耶溪》诗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响涩(sè色):响声嘶哑干涩.逾(yú鱼):更加,格外.冷蝶:冷清之蝶,犹言孤蝶.“不是”两句:言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长卿慢世: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即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世说新语》注引《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词人以司马相如自况.多病非才:据《唐诗纪事》,唐明皇见到孟浩然,命他诵其诗作.孟浩然诵其《岁暮归南山》诗中句云:“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明皇听后说:“卿不求朕,岂朕弃卿?”辛词借孟语自嘲.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选项与所示油画所蕴涵哲理一致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③欲穷千里 2020-05-15 …
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南北 2020-06-2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 2020-06-2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目。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 2020-06-29 …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 2020-06-29 …
“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与这句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蝉噪 2020-07-01 …
诗歌阅读瑞鹧鸪辛弃疾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疏蝉响涩林逾 2020-07-05 …
愈和逾的用法古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应该是愈还是逾?百度百科下来是“逾”,但是我们老师说是 2020-07-07 …
下列古语、成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②吐故纳新, 2020-07-11 …
下列古语、成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②吐故纳新, 2020-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