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②不慊:不满,不高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选项中不全属于老僧反对恕斋私访的理由的一项是___。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第二天,又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②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明公恕斋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曰:“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又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曰:“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②于众心者,曰好访。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曰:“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吾心事已毕。’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曰: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龚、黄: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②不慊:不满,不高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官太平府时,有疑狱 | 狱:案件 |
B.彼皆阳不识公耳 | 阳:同“佯”,假装 |
C.本不应预世间事 | 预:干预 |
D.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 竟:竟然 |
A.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
B.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
C.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
D.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小民各私其身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太守恕斋曾经担任献县县令,后来,升任太平府太守。他在办理一件棘手的案件时,难下决断,便采取“便服暗访”的方法。
B.太守便服暗访被识破,深为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而折服,继而怃然若失;但终能虚心求教,可见确是一位良吏。
C.老和尚认为太守在任上,方正廉洁,政绩突出,是位好官。但是想通过“便服暗访”的做法来帮助断案,很难了解到实情。
D.太守听到老僧的意见后,决定停止这次下乡的暗访行动,打道回府了。第二天,又派衙门里的差役带了一些银两和粮米,送到庙里来,向老和尚表谢意。
(4)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
②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句译为:恕斋先生认真思考老和尚的这番话,最终不再暗访而回去了. 竟:最终.
(2)A“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
(3)B“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错,老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从第二段可知,是因为老和尚了解太守.
(4)①且,将要;引,领;权,姑且,暂且.译为: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
②私,偏爱;则,就;肥,使…受益.译为:百姓各自对自己家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
③因,凭借,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译为: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答案:
(1)D
(2)A
(3)B
(4)①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
②百姓各自对自己家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
③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参考译文
恕斋先生,曾经担任献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吏.在太平府做官时,遇到疑难案件,就改穿便服亲自去查访.恰巧来到一座小庙休息,庙里的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向他合掌肃立施礼,随即吩咐徒弟备茶.
徒弟远远地答道:“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老和尚说:“太守大人已经来了,赶快沏上茶来.”恕斋先生大惊说:“你怎么知道我来?”老和尚答道:“太守您是一郡之主,一举一动,全郡人都知道,哪里仅仅是我知道呢?”恕斋先生又问:“你根据什么辨认我呢?”老和尚说:“太守不能认识全郡的人,但全郡的人谁不认识太守呢?”
恕斋先生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吗?”老和尚说:“你是为某某案子来的.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两方,都在沿路都安排了人马等着你去查访.不过,他们都假装不认识你罢了.”太守听这一说,怅然若失,于是问:“那你为什么不也假装不认识我呢?”老和尚跪地叩头,说:“我该死,我该死.我就希望你这样一问.您治理地方的政绩,并不比龚遂、黄霸的政绩差,然而百姓对您稍微不满意的,是您喜欢便服暗访.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做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谁没有亲近的同伙,谁没有恩人仇人呢?您查访甲的同伙,就会认为甲在理而乙理亏;您查访乙的同伙,就会认为甲理亏而乙在理.您查访跟他有仇的人,就会认为他的仇人理亏;您查访对他有恩的人,就会认为他的恩人在理.至于那些妇女小孩,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并不真切;那些病弱的老人,话又说不清楚,又怎么能拿来作为判案的确凿根据呢?您亲自查访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依靠别人耳目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便服暗访成为祸害,不仅仅调查官司是这样,民间的利害冲突,便服暗访也会成为祸害,对于河渠堤坝而言尤其突出.百姓对其自身和家庭都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对自己有害就把别人相邻的土地作为排水沟,这就是他们取胜的计划.谁愿意全盘考察地形地势,制定长久安全措施呢?老衲是尘世之外的人,本来不应该干预世间的事务,何况是官府的事情呢.只是佛法慈悲,主张舍弃自己帮助众生,如果对他人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说出来.希望您认真考虑.”
恕斋先生认真思考老和尚的这番话,最终不再暗访而回去了.第二天,他派衙门里的差役,送一些银两和粮米到庙里来,公差回到府衙以后,向太守汇报:“昨天大人回来以后,老和尚对他的徒弟说‘我的心事已经完成了’,最后平静地辞世了.”
姚安公认为: 大凡是案情,只有虚心研究考察,才可以分辨它的真伪,偏信他人偏信自己都是不对的.偏信他人的弊病,老和尚说的是对的;偏信自己的弊病,也是不能说得完的.怎么才能再来一个老和尚,也给我们说说法呢?
(2)A“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不能作为理由.
(3)B“老和尚的未卜先知、察言观色的能力”错,老和尚并非“未卜先知”,也无“察言观色”,从第二段可知,是因为老和尚了解太守.
(4)①且,将要;引,领;权,姑且,暂且.译为: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
②私,偏爱;则,就;肥,使…受益.译为:百姓各自对自己家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
③因,凭借,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译为: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答案:
(1)D
(2)A
(3)B
(4)①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
②百姓各自对自己家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
③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参考译文
恕斋先生,曾经担任献县县令,是一个好官吏.在太平府做官时,遇到疑难案件,就改穿便服亲自去查访.恰巧来到一座小庙休息,庙里的老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向他合掌肃立施礼,随即吩咐徒弟备茶.
徒弟远远地答道:“太守将要来了,你还是领这位客人权且到别屋去坐吧.”老和尚说:“太守大人已经来了,赶快沏上茶来.”恕斋先生大惊说:“你怎么知道我来?”老和尚答道:“太守您是一郡之主,一举一动,全郡人都知道,哪里仅仅是我知道呢?”恕斋先生又问:“你根据什么辨认我呢?”老和尚说:“太守不能认识全郡的人,但全郡的人谁不认识太守呢?”
恕斋先生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事而来吗?”老和尚说:“你是为某某案子来的.这个案子的原告和被告两方,都在沿路都安排了人马等着你去查访.不过,他们都假装不认识你罢了.”太守听这一说,怅然若失,于是问:“那你为什么不也假装不认识我呢?”老和尚跪地叩头,说:“我该死,我该死.我就希望你这样一问.您治理地方的政绩,并不比龚遂、黄霸的政绩差,然而百姓对您稍微不满意的,是您喜欢便服暗访.这样,不只大奸大恶的人能预先做好迷惑你的计划,就算是乡下的一般百姓,谁没有亲近的同伙,谁没有恩人仇人呢?您查访甲的同伙,就会认为甲在理而乙理亏;您查访乙的同伙,就会认为甲理亏而乙在理.您查访跟他有仇的人,就会认为他的仇人理亏;您查访对他有恩的人,就会认为他的恩人在理.至于那些妇女小孩,他们听到的看到的并不真切;那些病弱的老人,话又说不清楚,又怎么能拿来作为判案的确凿根据呢?您亲自查访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依靠别人耳目了解的,怎么能避免错误呢?便服暗访成为祸害,不仅仅调查官司是这样,民间的利害冲突,便服暗访也会成为祸害,对于河渠堤坝而言尤其突出.百姓对其自身和家庭都偏私,水流对自己有利就拦截来让自己受益,对自己有害就把别人相邻的土地作为排水沟,这就是他们取胜的计划.谁愿意全盘考察地形地势,制定长久安全措施呢?老衲是尘世之外的人,本来不应该干预世间的事务,何况是官府的事情呢.只是佛法慈悲,主张舍弃自己帮助众生,如果对他人有利,本来就应该冒死说出来.希望您认真考虑.”
恕斋先生认真思考老和尚的这番话,最终不再暗访而回去了.第二天,他派衙门里的差役,送一些银两和粮米到庙里来,公差回到府衙以后,向太守汇报:“昨天大人回来以后,老和尚对他的徒弟说‘我的心事已经完成了’,最后平静地辞世了.”
姚安公认为: 大凡是案情,只有虚心研究考察,才可以分辨它的真伪,偏信他人偏信自己都是不对的.偏信他人的弊病,老和尚说的是对的;偏信自己的弊病,也是不能说得完的.怎么才能再来一个老和尚,也给我们说说法呢?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仿写: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情到深处潸然泪下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杯酒,酒将醉时笑语喧哗;珍惜阅 2020-06-04 …
现代文阅读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 2020-06-22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 2020-07-05 …
山茶花阅读题及答案文章以瀑布溅出的水片来比喻山茶花,突出它的()和()的特点.文章生动形象的描绘了 2020-07-06 …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炎凉张晓风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 2020-07-10 …
现代文阅读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 2020-07-11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茶意即禅意饮茶成为风尚最初始于唐代的寺院。那时佛教盛行,寺院专设有茶堂,是众 2020-11-21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 2020-11-23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 2020-11-27 …
阅读选文《茶马古道》,完成问题。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