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寂寞龙应台①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刀光剑影在政治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寂     寞
龙应台
    ①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刀光剑影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术一样,“倏”一下,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缩小,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
    ②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③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④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弥漫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⑤冰箱永远是空的。好朋友上山探视,总是带点牛奶面包,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
    ⑥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枫香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独立树梢,沉静地俯视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⑦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
    ⑧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十一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滚滚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五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刻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⑨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⑩他一时无语。
    ⑪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写湖心亭:
    ⑫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雪、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⑬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当他在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⑮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⑯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1)①②两段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第⑥段用“沉静”、“深沉”形容老鹰,谈谈你对这一形象的理解。
(3)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联想到张岱,并引用其文章和墓志铭的意图是什么?
(4)文章结尾提到“有一种寂寞,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结构作用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概括文段内容和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是文段的开头,应该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形成对比,统领全文,渲染气氛、制造悬念等,本题主要是引起下文,引文先问主要是写“寂寞”第二段中有“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从内容看第一段主要写“议会的议事大厅”的热闹场面,和后文的“寂寞”正好形成对比,同时标题是“寂寞”,可以照应标题.
(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形象的基本能力.分析人物的基本形象的基本方法有:一是要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入手去剖析,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语句去体会;二是要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理性的思考来品味人物的特征.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老鹰当做人来写,赋予了老鹰以人所具有的“沉静”、“深沉”特点,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表明了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
(3)此题考查学生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引用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引用的作用,其一强化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内容真实可信,其二增加文章内涵,赋予文章文学色彩,答题时首先要答出引用文段的内容然后答作用,引用张岱湖心亭的状况是对“寂寞”的具体描绘,是对前文“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的具体回答.墓志铭的内容是“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是作者对寂寞的真实感受,一个是形象的描绘,一个是具体的感受,写张岱实际就是写自己,同时增强文章的问些色彩.
(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基本能力.是一道考核文章主旨的题目,同时考核对作者态度的看法,首先应该知道作者是肯定这种态度的,“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中的用词,可见作者讨厌这种热闹,“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可见一种怡然自得,“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可见作者对“深沉、沉静”的老鹰的赞美,及作者的追求,“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通过对张岱的评价可见作者的向往,结合全文内容打出原因后结合生活事例进一步论证.

参考答案:(1)(4分)一二两段描叙了“我”在议事厅所见到的翻腾暴烈的场景,(1分)突出身处热闹、嘈杂中的“我”的寂寞感受;(1分)照应标题“寂寞”; (1分)同时引出下文,与下文我在山中的独居、安静的生活形成对比.(1分)
(2)(4分) 作者已经将老鹰的形象人格化了,它“沉静”、“深沉”,像一个自然界的智者,作者在关注老鹰的过程中,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也附着在老鹰身上了.(答出“人格化”,或老鹰具有象征意义,都可以得2分;写出对作者所推崇的人生态度的阐释再给2分)
(3)(6分) 联想张岱,巧妙地回答了之前作者细想的“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的问题;(2分)同时把朋友离去后的自己与冬夜独自赏雪的张岱进行类比,同是独处而不觉寂寞;引用张岱墓志铭则进一步拓展文章的意蕴:寂寞也是历尽沧桑,无法言说.(2分)同时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色彩.(2分)
(4)(4分)这种寂寞不同于无人陪伴的寂寞,它指的是潜心于自我的心灵世界,执着于精神追求时的一种心理体验;(2分)它追求一种释放心灵、物我相融的生活境界,即使在一个孤立的空间,别人看起来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却觉得充实、安定.(2分)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然后对光B.对光时要转动转  2020-04-07 …

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有()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镜与高倍  2020-07-10 …

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方法中,正确的是()①对光时,阳光照在反光镜上,视野越亮越好②进行低倍镜与高倍  2020-07-10 …

下列操作与显微镜对光过程无关的是()A.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B.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C.  2020-07-11 …

在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时,为了看到明亮的视野,应该使下列哪一组部件成一条直线A.目镜、镜筒、物镜、反光  2020-07-13 …

使用显微镜对光时,首先要使下列哪项成一直线()A、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B、目镜、物镜、镜筒、载物  2020-11-05 …

显微镜对光时,要转动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让()对准通光孔.A.反光镜B.较大的光圈C.较小的光圈D.  2020-11-25 …

1.显微镜对光时,通过转动可使目镜与物镜在一条直线上,接着要把一个较的光圈对准载物台中的.2.试分析  2020-12-05 …

以下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1)几个同学围着一台显微镜时,视野有时会变  2020-12-06 …

使用显微镜时,下列错误的操作是()A.对光时要看到白亮的视野B.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C  2020-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