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故建言①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②;上德若谷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是故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健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⑤,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善成。
【注】①建言:立言。   ②颣:崎岖。    ③偷:懈怠。     ④渝:浊。  ⑤辱:黑垢
(《老子•四十一章》)(1)阅读材料判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现象与文中的“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2)根据材料内容,阐述老子所谓“道”的特质。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应是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老子认为,事物到了极致,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体现了隐藏无名之道的本质.
(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能力.从上士、中士和下士对道的态度可知,道是隐在事物背后,一般人是无法认识体会到的;由“建言有之”内容可知,道呈现形态是异常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推知,道是幽隐不显,无形的.

答案:
(1)道隐无名
(2)①“道”的本质是普通人是无法简单直接体会到的.②“道”的本质与它的呈现形态是差异较大的(或:是隐藏在现象后面)③“道”是幽隐不显,不可以形体求见.

参考译文:
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不被嘲笑,不足以成为道.所以古代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低下的河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懈怠的样子,质朴的德好似浑浊的样子;最洁白的好似污浊的样子,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器具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乐声听起来没有声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大道隐匿而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辅助万物.
看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